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基本被锁定,疫情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
不少地方的疫情警报级别开始下降。广东、江苏、山西等地已将防疫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云南、甘肃、贵州、辽宁等地已调整为三级响应。复工复产也开始有序进行。
但是,绝大多数地方的一级响应尚未解除,而且新冠病毒比较“狡猾”,我们仍要因地制宜、分区分级执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在疫情警报没有完全解除之前,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自由任性,我们务必要保持高度警戒,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工作。
最近,湖北以外新增确诊人数已降至个位数,越来越多小区、村庄、道路卡口开始解封。然而,有些地方解封节奏过快、方式过于“一刀切”,存在从严防死守转为“陡然降压”的倾向。这种现象可能向公众释放错误的疫情信号,给基层防控带来新问题,甚至导致功亏一篑。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固然重要,但须臾不能忘记“有序”二字。尤其对疫情相对比较严重的地区,从严防死守到“陡然降压”的冒进,可能会让此前的战“疫”前功尽弃。在公共卫生安全防范上,向来是政府紧一寸,公众未必紧一寸;但政府松一寸,公众就会松一尺。
一些地方解封步子迈得太大,导致商场扎堆聚餐、网红店重现排队长龙、小区里三五成群聊天、不戴口罩赶集……近期,杭州等地在持续多日“零新增”后再响警报,教训值得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最近,钟南山等专家都在反复预警疫情防控不可懈怠。各地在解封过程中,一定不能走极端、“一刀切”,切莫因判断失准或为图省事,增加疫情失控的风险。根据本地的疫情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决策,有序调整防控方案,做好精细化管理,才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近期很多地方都在调整响应级别,不同响应级别对应的防控措施是什么、防控人员和普通居民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也要有明确告示、详细提示,不能让基层防疫人员和百姓抓瞎。
复工复产必须加快推进,但疫情防控容不得麻痹松劲,因为它没有一丝容错空间。这道长堤,容不得出现一只蝼蚁。如何妥善处理两者关系,考验地方决策者的治理能力。但不管怎么说,审慎稳妥地调整防控策略,千万不能留下防控漏洞,不能让疫情出现反弹,应该成为一种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