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7968|回复: 1

[议政] 中国为什么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6 11: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一个繁荣而昌盛的文明古国,繁荣而昌盛的原因在于我们重视教育,而重视教育的原因在于科举制度的推动。古代是如何选取学识渊博之士的呢?那就是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不论出生、贫富贵贱,只凭学问与才能,因此,科举制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和竞争性。

    科举7.png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时期,而在隋朝以前,则奉行“九品中正制”,强调士庶之分和门第高低,导致大量有才能却没有好出身的学子没有为国尽力的机会。隋朝以后,科举制度便不再局限于世袭之家,在全国上下广收贤能志士,国家也由此变得富强昌盛。

    科举3.png

科举制度历时一千多年,发挥巨大的作用,让中国成为一个重文教的国家。科举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科举6.png

一批批德才兼备、富有政绩的官员,都来自科举制度的选拔。从隋朝到元朝之间,科举制度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博学的人才,还鼓舞了更多的人努力读书,争一个光明锦绣的未来,赢一个绚烂多姿的明天,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让寒窗苦读几十年的勤奋学子有一个回报,让更多的人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刻苦读书,为祖国添上了一笔书香气……

科举4.png

只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才逐渐与时代脱离。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样做,严重钳制思想,降低了我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导致明清时期的文化远远不及唐宋时期的繁荣,手工业与农业都止步不前,才使中国在清朝末年落后挨打。

科举5.png

这样的科举制度在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极大限制了我们的思想和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科举.png


科举制度已经灰飞烟灭了,但它重文教的传统,强调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还是被我们继承下来,它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正反经验。在新时代,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我们可以借鉴科举制度的好传统,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不断完善我们的培养人才机制,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发现更多的有能力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去建设更加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六班王柔灵)


科举2.pn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藏金术”该休了
[三唯论点] 妈祖诞辰1065周年: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
[三唯论点] 有人有一切,无人富不长
[三唯论点] 核电,让陆丰腾飞起来
[三唯论点] 汕尾被梅州反超,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唯论点] 归途的汕尾人,请注意路上安全

发表于 2020-5-7 17: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重文教终究是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