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国民教育中最好的资源基本退出了教育,中小学不断降低培养目标,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现在的教育基本让位给孩子一出校门就参加的各类辅导班,基本让位给市场化经营的教育企业,家庭成为了教育支出的最大承担方。
对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教育费用的支出已经成为家庭总支出的绝大份额,这种情况下,家长的焦虑将会传递到孩子身上,他们不会觉得对知识的探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是把上学看得更加功利化。他们不再注重自身喜好什么、专业兴趣是什么方向,只会放在“上了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的心思上。这恰恰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教育是让孩子能够在一所好学校,遇到一生当中需要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孩子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未来走上社会,职业道德让人堪忧。纵观如今高校教授,有些不正是如此!他们不把精力花在教书育人上,一门心思的投机钻营、热衷名利,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教授从何谈起榜样的力量?孩子在这种老师门下学习成长,心里能够会留下什么呢?
现在的学生很容易读懂卡夫卡、加缪或者萨特,因为他们就活在一个表面化的世界。可是,他们却难以读懂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仰或哥德的作品,因为现在的教育和环境,给不了他们博大的世界和宽广的胸怀。
竞争,已然融入到我们的教育系统,成为最显著的特征。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活在一个标准化的世界,他们必须面对一项又一项枯燥乏味的标准,一定要达标,不能输在起跑线。
结果只会让孩子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压抑的竞争中,处在焦虑不安的心态里,这不是在塑造孩子的未来,而是在扼杀孩子的未来。教育,应当留住孩子单纯朴素的心,让他们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追寻自己敬仰的目标。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