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这种成本低风险低,简单又便利的最原始商品交易模式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产物。地摊在我国,是多少人养家糊口的工具?是多少人白手起家的起跑线?是多少公司企业的衣食父母?地摊成就过无数商人巨贾的事业起步;地摊是穷人创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地摊支持过热血青年们的创业梦想;地摊支撑过无数家庭的生存与兴旺。
古今中外都有地摊经济和文化兴衰荣辱的故事,地摊作为商品交易平台与烧烤作为人类烹饪手法一样古老且与人人息息相关,两者都在人类社会文明演化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在没有人为干涉与限制、打击的前提下,地摊屹立千年不倒,繁衍万年不衰。生命力顽强,市场需求大,分布广泛,种类齐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人生。地摊正是见证人类从蛮荒到文明再伴随文明不断发展至今的交易平台,潜力巨大影响深远。其实地摊经济和文化,地摊交易方式和平台,是人类应当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摊经济文化以及地摊实体作为简单的交易平台与原始商业模式有一定的陋习和顽疾!占道经营、滋扰民生、卫生问题、参差不齐、阻塞交通、制造噪音等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与禁止地摊经济和文化发展一样,只需要一纸公文,然后加大力度引导和管控,坏的会变好,死的会回生,弊端可扭转,优越可张扬。人们求财不求气,大家混口饭吃罢了,相互理解和支持以及相互礼让是第一要素,经商行为和态度就跟缝补衣服一样,针过线也过,不会过多计较与怨恨!所以绝大部分地摊经营者都会接受引导和遵从管控。对于地摊不肯探讨如何规范化也不愿思考如何引导,闭塞眼睛捉麻雀,高傲而不听民声;敷衍而不解民意。对地摊一味禁止和消灭,这是懒政!以最简单粗暴的破坏性方法处理涉地摊摆卖的事情彰显个人政绩,这是牺牲普罗大众的利益而成就个别人的仕途!
支持恢复并保护地摊经济和文化,促进其发展。地摊经济在特有的简单交易平台上为我国经济发展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中央政府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地摊至少可以做到“四保”。从成都市放宽地摊管理,允许地摊在成都市指定区域内经营以来,成都市仅地摊这一经济平台就创造了十万以上的就业职位。“六保”中的第一“保”——保居民就业,不就有了吗?居民被允许从事地摊行业了,有的人有了工作,有的人开始创业,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努力赚钱,养家糊口,生活安稳,小日子过得滋润起来了,“六保”中的第二“保”——保基本民生,不就有了吗?地摊也是市场主体之一也应当得到保护,恢复和支持地摊经济发展,让地摊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发挥新时代功能,加快商品流通,繁华批发市场营销,添加工厂订单,使得地摊上下游经济主体都“有口饭吃”,“六保”中的第三“保”——保市场主体,不就有了吗?地摊繁荣起来后从促进就业开始,一环套一环确保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繁华供应商、添彩工厂订单,工厂生产又活跃另一条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循环,“六保”中的第四“保”——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就有了吗?至于“保粮食能源安全”和“保基层运转”,虽然看不出地摊有正面贡献但间接的帮助和支持是无与伦比的。就算这两“保”地摊没有作用,但其他四“保”是完全不可忽视的。由此观之,地摊在我国经济恢复活力,高速发展的道路上驰骋,它们是有功之臣!功臣不容肆意妄杀,请支持并保护地摊经济和文化吧。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端,地摊也不例外。地摊的弊端可以忍让,毕竟大家起早贪黑艰辛劳作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纯属不易,可以体谅也可以容忍。然而,千万种生活不易都不是道德制高点,所以作为经营者也应当处处考虑自己的经商行为对社会、民生的影响,尽社会责任、履社会义务!讲文明、保卫生、维秩序、守法纪。推崇社会公德意识与行为,确保经营风气诚实与守信。树立起地摊平台与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风貌、新形象!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对地摊行业进行引导,规划特定区域发展地摊文化,提供免费或者廉价地摊场地,设定地摊摊位尺寸等等行为,放宽限制、履行社会管理义务。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倾听民声民心所向,了解民意民望所指。引导和规划是唯一正确的方法,禁止和消灭不是获取成绩与积累威望的手段。
学习借鉴成都市对地摊的“松绑”,支持地摊再次繁荣起来,利大于弊,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