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1326|回复: 4

[议政] 地摊让生活更加便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1 16: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0-6-11 16:35 编辑


这段时间“摆地摊”三个字已经成了热门话题,政府部门鼓励更多的人走上街头摆地摊,让因为疫情受到影响的市场经济能够活跃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能够红火起来。

地摊10.png

讲到这个话题,我不禁想起了童年时期的两次经历,它们都跟摆地摊有关。先说说第一次经历吧:当时我家还在农村,我们跟其他两户住在“四点金”的庭院里,其中一户我们叫他们伯父伯母。伯母名叫秀丽,我们都叫她秀丽姆。有一天秀丽姆要去市场卖鱼,她把我也叫上了,让我给她收钱。当时卖东西大多都是摆地摊的形式,货物放在地上,人蹲在货物后面。我当时蹲在秀丽姆旁边,每当顾客来买鱼,秀丽姆称好斤两把价格报给顾客后,我就等着顾客拿钱给我了,就这样我给她当了回账房先生,想必当时的我应该很快乐吧。

地摊7.png

另一次跟摆地摊有关系的是我和姐姐去路口卖甘蔗。事情是这样的:母亲在田里种了甘蔗,我们几兄弟姐妹吃不完,母亲就让我和姐姐去路边卖甘蔗。一开始我们觉得难为情不好意思去,但不去的话甘蔗放久烂了又可惜,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走上了街头,因为面皮薄我们姐俩都不敢大声喊“卖甘蔗咯,卖甘蔗咯”,依稀记得当时似乎没有卖出去多少,毕竟不是专业卖手,就当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

地摊3.png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们举家离开农村搬到了可塘镇。当时我们就在可塘大街的一间长十几米的竹竿厝落脚了。当时的可塘那条街是最热闹的,所有的店铺都开在街道的两侧。我家门口就有一个服装档,每次回家我们都得穿过这个档口。卖衣服的就在眼皮底下,所以买衣服对我们来说就特别方便了,甚至比现在网购还要好,不用逛街不用等待就有新衣服穿。但当时因为经济原因,都没有怎么买新衣服,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买。记得当时我们三姐妹在档口看中了一件高领的淡粉红色毛衣,拿回家试了以后都觉得不错,于是三姐妹各买了一件。

地摊4.png

在可塘住的那三年,经常可以听到街上各种叫卖的声音,有些叫卖声如果你不仔细听,你还不知道他在叫啥,他卖的又是啥东西。后来父亲工作又调动了,我们就离开可塘前往县城居住了。如今每每想起在可塘的那段日子,我们都特别怀念,怀念那种热火朝天的生活场景,怀念那种浓浓的烟火味。

地摊8.png

读大学时有一个外籍老师上课喜欢给同学算命,他让同学上去黑板写几个字,然后根据字迹来算这个人的命。当年的我蛮喜欢算命的,老师让同学自愿上去,在一个女同学上去后我也上去了。记得当时那位外籍老师说我会做生意,我不置可否。如今想来,如果我不是当上了教师,也许我会去摆地摊做生意,说不定从地摊做到铺面,最后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

地摊13.png

如果不是生活所逼,谁愿意抛头露面在大街上卖东西?自从政府鼓励人们摆地摊后,听说有人开着宝马也去摆地摊。我听了觉得很好笑,有钱买宝马的人还需要摆地摊吗?也许这个人是闲得无事可做,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吧。

地摊5.png

我的娘家在海城福临路,也就是海银路旁边彭中附近。每天清早福临路上就有各种地摊,有卖水果的,有卖蔬菜的,有卖猪肉鸡肉的,有卖花草的,也有卖衣服的……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每次我回娘家,如果在那过夜的话,第二天清早我一般都会去烈士陵园晨练,一出门走没几步路就可看到这个热闹的景象。通常我晨运回来,都会在地摊上买点需要的东西,比如菜呀水果呀,偶尔也买些土猪肉给母亲煮早餐。那里的东西比汕尾的便宜,猪肉也比汕尾的好。

地摊6.png

上次回娘家时,我又像往常一样去晨练,回来时看到路上一个女人摆着一篮子番石榴在卖,我过去看了一下,发现这种石榴是红心的,平时比较少见到,问了一下价格也不贵,就跟她买了八个。回家后洗来吃味道确实不错,很软也很甜。下次去海城如能碰到这种番石榴,我一定会买得更多,因为它不但好吃,而且价钱也不贵,一斤只要五块钱,比我在汕尾买的要便宜,其次还可以帮衬一下这些地摊主人们,算是为市场经济做一点贡献吧。

地摊9.pn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三唯论点] 想让基层充满活力与效率,必须切实减负增效
[三唯论点] 汕尾人,到银行存“定期”,真的是“傻”吗?
[看大杂烩] 为何打招呼总不在一个频道
[休闲生活] 政策支持背后,是什么困住了原创药
[休闲生活] 防疫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发表于 2020-6-12 20:41:2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还真不错的地摊
发表于 2020-6-13 16: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的确很方便生活
发表于 2020-6-20 16: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汕尾二马路,三马路当时何其热闹风光,如今呢?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依靠一刀切,而是要去权衡利弊,思考如何把弊化成为利,思考怎么样才是为民服务,为民谋福利。建议建立类似东门那样的“地摊街”,禁止车辆的进出,建立汕尾的新特色,为百姓真正的谋福利。如今的汕尾一村一管制,人大取消占道考核,鼓励地摊经济,然而我们这边还在天天巡逻,不让商店的架子出门口,车子乱停乱放倒是无人理
发表于 2020-6-22 11: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ocean123 发表于 2020-6-20 16:05
汕尾二马路,三马路当时何其热闹风光,如今呢?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依靠一刀切,而是要去权衡利弊,思考如何把 ...

有点纠枉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