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1962|回复: 3

[议政] 董明珠说:不搞末位淘汰制。但我们喜欢对教师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9 14:04:1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教师“县管校聘”全面展开,“末位淘汰”又被某些地方某些学校热炒起来。

“末位淘汰”兴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当年各行各业“打破大锅饭”的手段之一,也是员工下岗常用的一条硬性标准。三十多年来一直遭人诟病。实践也证明,运用这种方式管理鲜活的员工显然过于草率,而用于教育行业则更加不合适。

“末位淘汰”缺乏严谨性与合理性。武艺有高强,术业有专攻,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即使梁山水泊108将的排序,也不见得考量出了108位好汉的全部能力与本领。譬如排在第6位的豹子头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就不如排在20位的神行太保戴宗会跑路,也不如排在30位的浪里白条张顺会游泳,更不如排在36位的浪子燕青逗女人喜欢。假如当年梁山也搞“末位淘汰”,那排在108位的金毛犬段景住就要下岗了。以此淘汰员工显然不科学也不人性化。

“末位淘汰”不具有正面激励作用。其出发点或许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促使员工努力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它只能起到短期刺激作用,而达不到长远激励效果。所谓“末位淘汰”就是一种威吓震慑的“量化”方式。直白地说:谁不好好干,谁走人!它本身缺乏人文性,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格格不入。虽然有的行业劳动结果可以量化,但任何高明的量化标准也量不出人心。“末位淘汰”硬性剥夺员工工作权利,会让员工丧失归属感和自豪感。我们可以想见:为“今天做了明天还不知在哪里”而惴惴然的员工,他们是不可能尽心尽职任劳任怨的!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早已摈弃这种做法了,我们也不必还奉为至宝。

“末位淘汰”更不适合教育行业。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过去老话是“传道受业解惑”,当今说法是“教书育人”。

管理教师就是管理“育人的人”。实行“末位淘汰”必然先要排出序位,而序位排列又必须有严格考核考评。而考核评价教师的难度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员工。犹如现行重点学校多是凭借生源与经费等政策倾斜出来的一样,教师业绩也离不开生源和班科教师配搭等客观因素。

虽说教师之间的确存在一定差异,但教学质量优劣与生源等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直言不讳地说,没有生源优势,就没有教学质量优势;没有优质生源,任何优秀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都是一句空话。

即便义务教育学校不允许分重点班和尖子班,也不能说生源分布就很平衡很公正了。还有班科教师搭配差异以及学科或学科活动差异等等,用学生统考分数、教师荣誉奖励、学术成果和指导学生获奖等评分考核教师,这个排序也很难保证是合理的公道的。

教育行业采取“末位淘汰”非但不利于激发教师热情,还有可能挫伤教师积极性。

员工的潜能才智是善于用人的领导用出来而不是管出来的,更不是吓出来的。“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很多时候,领导的威吓只会增加员工反感情绪,进而滋生倦怠感应付感。汉高祖刘邦曾深有感悟:“运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刘邦能够赢得天下就因为用好了“员工”。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管理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关键是凝心聚力,而“末位淘汰”则会搞得人心惶惶离心离德。管理者应放下“末位淘汰”的大棒,根据工作要求安排人的岗位,根据员工的特点发挥其特长和优势。各行各业是这样,学校管理更是如此!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对自然的掠夺,本质上是对生命本身的背叛
[三唯论点] 闻“汛”而动,筑牢安全防线
[三唯论点] 建议汕尾人多来阅读《菜根谭》这本书
[三唯论点] 千年省级历史名城海城将会旧貌换新颜
[三唯论点] 小城生活其实满幸福的
[三唯论点] 汕尾的学生与家长,也许是时候不要太在乎分数

发表于 2020-7-19 16:06:5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国家教育部和新的教师法都规定了不能对教师实施“末位淘汰制”,包括其他行业的劳动法也规定了末位淘汰制是违法的。
所以,不可能存在楼主所说的末位淘汰制。

教师分流,并不是末位淘汰制。
发表于 2020-7-19 16: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一些被淘汰了的管理制度,我们一些无知领导还以为捡到金大饼而弹冠相庆,以为未位淘汰制一抓就灵
发表于 2020-7-19 18:00:3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末位淘汰制只是一些喜欢整人的领导用来排除异己的一种伎俩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