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位三农专家谈乡村振兴,提到要从提振农村的精气神入手,形成有志气、有活力、有干劲的乡村振兴氛围。仔细琢磨,确实有其合理性。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提振精气神,确实对干事创业帮助很大。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那么乡村振兴,农村需要提振哪些精气神?这五种精神气是必须要提振加强的。
1、贫困群众的感恩精神脱贫攻坚,是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的重大部署。作为农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扶危济困,脱贫攻坚彻底兜住了农村的底线、解决了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让农村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同步过上了吃喝不愁的小康生活。但是物质的保障不等同于精神上的脱贫,扶贫先扶志的任务依然存在。一些贫困户没有感恩自强之情、形成路径依赖、甚至养成了懒汉习惯,给后续长期稳定脱贫带来巨大隐患。提振贫困户的感恩之心、自强精神,不仅是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也是守住农村民生底线的需要。
2、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农村几十年的发展,离不开农民"一个汗滴摔八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农村只有奋斗才有收获,没有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美梦。实现乡村振兴、改善农村条件,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更不会给农民家家户户发一兜子钱,还是需要靠农民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挣来幸福生活。生活条件好了、容易消磨人的奋斗精神。随着网络发达、外来观念影响,农村一些青年沉迷游戏娱乐、直播视频、网络赌博,奋斗意识正在消磨减退。提振他们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已经到了不能回避的时刻。
3、较真碰硬的执著精神和一些老干部交流,经常有人提到,过去农村的风清气正和党员群众敢于较真碰硬密不可分。对于村务管理、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党员群众敢于站出来较真、敢于批评斗争,敢于用正义正气压倒歪风邪气。但是一提到现在,很多人连连摇头。怕惹火烧身、看破不说破、冷眼旁观的心态,助长了一些不良干部、村霸街霸的歪风邪气,让他们侵害群众利益有恃无恐,带坏村风民风随波逐流,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提振敢于较真碰硬、树立清风正气的精神,对于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意义重大。
4、村干部的奉献精神村干部作为一村管理者、农民主心骨,是影响村庄发展的关键人物。老一辈农村干部的经验表明,搞好一个村,需要一群品行端正、甘于奉献的村干部。甚至有人总结成《吃亏经》:干部肯吃亏,群众才会跟随;干部肯吃亏,才会有权威。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贪图自私自利,让一些村干部的奉献精神萎缩、在群众中的威信一落千丈。重提村干部的奉献精神,绝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需要,更是村庄长治久安的呼唤。
5、年轻农民的学习精神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要与信息化、科技化、互联网密切联系的,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作为农村主力的年轻农民,要提振学习精神,像当年农村识字班一样大兴学习之风,来一场信息化的启蒙班。熟练掌握农村电商、科技种田、现代农场、民俗开发、农旅融合的知识,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的三农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