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系统化的课程学习有必要做减法。一个新鲜的研究者,应当敏于问题、勤于追索。
单一狭隘的学科知识,占有了大脑很大的知识存量,宜做减法;而新兴的洋溢着可持续发展价值的知识增量,如学科前沿、学科交叉等领域的专题知识,应当做加法。
教师要诀别传统单一的学科意识,轻装前行。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经典问题,也是被一代又一代知识精英持续追问的专业问题。
当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导致知识大爆炸的出现,人类对知识的获得滞后于其更新的速度。
没有必要在陈旧的知识后面亦步亦趋,可以自信地指出:被深邃前沿的问题所统领的专题知识,因具有增值前景而最有价值。
这绝非实用主义知识观的翻版。
这样的知识,具有下述特征。
知识的可用性:运用于并聚焦于研究目标的达成,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简单满足于知识从无到有的授受。
知识的灵感性:针对语境中的问题知识,往往闪烁着灵性的光芒,能够催生运用者产生智慧的灵光。
知识的凝聚度:服务于独特的目标、任务和语境,这些知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度。
对应于相关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必然出现多样化:讨论式、专题式、小组化甚至一对一的对话式。
看似松散,实质开放,最能催生天马行空的自由思维。
全球化时代正热切地呼唤着思想资产的培育;唯有视点高迈、眼界深广、善于思想的大脑,方才形成“思想力”,而“思想力”无疑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强盛、持续增值最重要的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