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657|回复: 0

[书画] 【品清湖第三期】 陈显伦书法艺术与陶刻创作的新格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3 15: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城区文联 于 2020-11-13 15:59 编辑

陈显伦.jpg
陈显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汕尾市人文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红海湾书画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入展2012年中国贵州“百里杜鹃”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2012年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2017年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参与创作的紫砂工艺作品在2017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2017年获得“广轻工美”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17年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原创设计”主题展获得新锐工艺金奖、2017年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原创设计”主题展最佳原创金奖。
  曾与其导师王岳川,郭剑林共同创作书法紫砂艺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与张桂光、郭剑林共同创作书法紫砂艺术作品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早莺争暖.jpg

陈显伦书法艺术与陶刻创作的新格调
何满宗


  陈显伦的书法,开张承合,有一种力与势的表现性,在笔墨的虚实之中生发着一种明快的节奏。他对魏碑、汉隶、大篆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的,对二王、孙过庭等也是心摹手追。在长期学习经典之后,陈显伦厚积薄发,既能入高古之境,将大篆、汉隶、魏碑的风格融入自己的作品,又能古为今用,形成自己雄强豪放秀雅飘逸的风格。
  观陈显伦的书法艺术,他有自已的理解。传统书法强调“墨分五彩”,即“焦”“润”“浓”“淡”“白”。墨非一色,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墨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墨法的浓淡枯润能宣达出书法作品的意境美。笔墨为本,以高古为境。
  陈显伦的隶书,以汉碑为体,以简牍为用,用笔浑厚,意态恣纵,整体气象雄浑朴茂。结字纵敛有变,章法统一。依依的笔调,悠蔓的神采,得意处有《礼器碑》的文化审美精髓滋养,带有梅风鹤影般的爽利、劲健与清洌。有《张迁碑》端正朴茂、方劲雄浑,精巧灵动、沉着有力。有《好大王碑》雍容古雅、疏简开张,有《石门颂》放纵舒展,飘逸自然,古茂高拙。作品在轻松中表现出稚拙的情趣。
  陈显伦的篆书,功力颇深,个人风格亦较明晰。取法钟鼎铭文,鸿篇巨制,笔墨娴熟,通篇和谐统一,较好的表现了钟鼎铭文的结构变化奇古之美,用笔自由空灵,手中求生,当又开一新境。
  他认为书法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艺术。勤学苦练是前提,然而要达到书法艺术之高境界,需要具备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渊博的人文内涵。陈显伦有别于他人之处,就是其书法作品充盈与弥散的哲学思想、审美追求、文化气息和时代精神,用文人书法家来定位他是最恰当不过的。
  陈显伦的陶刻,如同他温文、持重、谦逊的谈吐一样,给人以独到、寻味良多之感。他认为学习陶刻,古代遗存的经典碑刻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他潜心研究历代碑帖,数访泰山摩崖石刻、西安碑林等,与古为徒,深入研读,反复揣摩。陈显伦的刀法醇雅古逸,同时如春风出塞、春水初生,舒卷纷飞中,塑造独立的风格。他对紫砂壶陶刻之稳精致一路有较全面的认识,在他的作品当中也不乏时代气息。他的作品取法多元、包容丰富,有较强的形式感。汲古纳新中,有了个性特征的技法语言。追本溯源,升华艺术创作。陈显伦一直走的是一条学术探索路线,他以数十年临池经典的书法修为,精研历代名家的书法陶刻,而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近年来,他把历代的经典碑帖,如西周的《虢季子白盘》、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平安帖》《忧悬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苏东坡的《寒食帖》、米芾的《临沂使君帖》、黄庭坚的《花气薰人帖》等,复刻于紫砂壶之上。方寸间而有寻丈之势,他能够把书法的线条结构表达在陶艺上,这很不容易。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金凯先生评价显伦的陶刻艺术:他的陶刻刀法吸取西安碑林三角底的经典刻法,点画飞动流畅,气脉生动,充满了音乐般的旋律感,同时能把三希堂原帖神形兼备表现出来,很难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王岳川教授一直把陶刻当成一门独立的艺术来看待。因而,他对学生陈显伦的书法和书法陶刻艺术颇为赞赏。他认为纸寿千年而陶寿万年,书法文化就应该进入器形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像陈显伦这样出色的书法家在陶刻研究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他的紫砂陶刻作品,与其导师王岳川教授的书法艺术一起,共同展览于“中国美术馆”这一中国最高美术殿堂。
  凭借其精湛的陶刻技艺,陈显伦结交了很多著名艺术家。合作的艺术家,如潘鹤、刘文西、黄永玉、范曾、韩美林、杨之光、何家英、周彦生、范扬、陈金章、梁世雄、陈永锵、刘金凯、王岳川、陈永正、王景武、蒋述卓、张桂光、纪光明、颜奕端、祁小春、李远东、胡红拴、郭剑林、刘帅等,我也是合作艺术家之一。文人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所谓“文人紫砂”就是艺术与工艺完美结合,“壶因字贵,字以壶传”,让中国的书画艺术精髓借由紫砂这一载体一直流传下去。
挟风罗象六言联副本.jpg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副本.png
八方壶 副本.jpg
桥梁四方壶  副本.jpg
辛稼轩词.jpg
文心雕龙.jpg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墨彩飞扬 月满书香红草
[城区文艺品清湖] 【品清湖第五期】赤胆仁心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战疫歌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等我回家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李贵雄(篆刻)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宅 家(外一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