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93681|回复: 1

[论汕尾] 黄羌麻竹村红色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122101331.jpg
海陆紫县苏维埃旧址

      在五马归槽山麓的巍巍群山之下,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落,因河边长满高俏挺拔的麻竹,得名麻竹村,它是通往原中共东江特委的驻地朝面山的门户。大革命时期该村有7个自然村,一村一个姓,共有100多户,约有700人口。全村的土地都被外村人占有,高潭的江达三、江亚志等地主占了大多数田地之外,西坑的戴姓,虎噉的张姓地主也占有部分土地,因为全村没有地主富农,都是佃农,村民受地主的盘剥最深,革命积极性最高,在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时,这个村子出了宋耀南和陈桂招两个裁判委员,解放后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榜上有名的罗木娘、罗乃康、罗兜、宋华明、彭旭、秦荣娇、宋春、刘增恩、刘春、刘连、陈任、陈先、陈恩林、曾瑞南……等等,这些沉重的姓名折射出该村昔日的辉煌。

微信图片_20210122101335.jpg
宋耀南

"麻竹省"成为新的农运中心

1922年7月,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在自己的家乡建立了六人农会,同年9月建立了赤山约农会,当时参加赤山约农会的农民群众达500多人。在彭湃的领导下,海陆丰农民运动以此为中心蓬勃地发展起来。当年底农运的熊熊烈火蔓延到了海陆丰的北部山区黄羌,在宋耀南和陈桂招的组织下,麻竹村也成立了农会组织。1923年元旦,海丰县成立了总农会,在黄羌长大的杨其珊因在家乡发动农民参加农会有功,被推选为副会长。1923年5月1日在海丰成立了惠州农民联合会,后来又成立了广东省农会。因为农会的发展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当年农历七月初五,海丰县的反动县长王作新查封了农会,逮捕了杨其珊等农会干部25人,并通缉会长彭湃。
"七五农潮"的悲惨结局,触动了麻竹村的农民,他们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大家集中在宋氏祠堂的农会馆,纷纷要求:“冲到县城去,救出杨会长”。宋耀南会长和陈桂招副会长耐心地劝说大家,"鸡蛋不与石头斗,"要求大家做好保卫家乡农会的准备,并派出得力的会员,将在县城还没遭逮捕的农会干部转移到麻竹一起坚持斗争。

1923年底,杨其珊等农会干部被释放,但在县城已经无法开展农会工作,杨其珊率许多农会干部到麻竹和松林一带继续开展农运工作。

广东省农会和惠州农民联合会也在松林、麻竹恢复活动。因此,这里成为海陆丰继赤山约之后的又一个农运中心,被大家戏称为:“麻竹省、松林府”。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第一次东征时,黄羌地区罗輋、里仁、西坑三约的农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第一次东征时,刚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的林道文也到这里领导农运工作,1925年4月30日(农历四月初八)罗西里三约农民联合会在麻竹村与松林村交界的高沙坝玄天上帝福馆成立,当时,登记在册的会员2000人。1926年,黄羌被县农会划为特别分区,有24个乡成立了农会,参加农会的家庭有1106户,人数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微信图片_20210122101336.jpg
麻竹村现貌

"九箍炮"开创农民武装的先河

1923年的“七五”农潮,使麻竹村的农会会员充分认识到,要保卫农会的胜利果实,农会非武装自己不可。1924年麻竹农会的会员在陈桂招会长的带领下,实行全民皆兵,家家置枪械,户户造火药。1925年春,林道文在村里组织了农民自卫队,任命陈壬担任自卫队长。陈桂招选聘了从陈炯民部队逃跑回家的罗裕祥、罗春喜两人担任教练,男女混合分班操练。同时,聘请从马来西亚归国的武术教练张林招任军师,除了教授队员“神打”、“飞沙”之术之外,还教授队员造土炮。他们用坚硬的树干作炮筒,用九重铁箍牢牢把炮筒箍实,然后往炮筒里面填上火药和旧犁头旧铁链等废铁。一点火,炸药与铁屑一同轰出,颇具震撼力和杀伤力。

     然而,农军所有的都是火药枪,陈桂招做梦都想搞到几支钢枪。有一次机会来了,高潭民团头目罗钦祈带领一百多个团丁从麻竹河上游顺河边小道而下,有三个团丁因打家劫舍而远远地落在队伍后面,陈桂招组织了陈壬、刘连等人带上菜刀、匕首到蛇形仔村的竹头下埋伏,等三个团丁路过时,多人一跃而上将他们制服,捆绑结实后抬到大窝里喂狼去了,从而得到了三支五响钢枪,在每次战斗中都派上用场。

       麻竹村建立农民的武装的消息不径而走,惊动了各地的反动民团和地主武装,自1925年下半年开始,南面海丰的罗一东、西面庵前的戴高雄、北面高潭的罗钦祈、东面河口的罗国庵等反动头目相继多次率队进犯麻竹村,都被自卫队的49门九箍炮轰退,麻竹村自卫队的威名大震。

     1925年冬麻竹村农会建立了党的支部,宋耀南、陈桂招、宋家贤、彭旭等人成为了第一批党员,农民武装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麻竹村成了名符其实的战斗堡垒。1926年8月,农军的力量不断壮大,彭湃在海城郊区龙舌埔组织了六万农军大游行,麻竹村和松林村的农军抬着十门九箍炮在林道文的率领下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海丰农民自卫队在麻竹高沙坝成立,吴振民任大队长,林道文任副大队长,麻竹村自卫队转为县自卫队。

1927年4月底,麻竹农军在共产党海丰支部的指挥下参加了第一次反蒋起义,与全县多地农军一起占领了海丰县城。5月初,各地农军奉令撤到海陆丰的北部山区集结。不久,海丰县农军负责人高韦奉命从麻竹出发攻打高潭圩的反动民团。出发前,高韦的军帽被风吹落,陈桂招、陈壬、刘连三人感到事情不妙,坚决要求参战。果然,高潭民团因有密探得到情报早作好埋伏。农军一到,高潭的陈田坝布满白军,子弹向雨点一样泼来,在农军前面指挥的高韦中弹牺牲。敌军向我军冲了过来,陈桂招、陈壬、刘连三人手持钢枪连续射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农军得以撤退下来,但刘连也在此战斗中牺牲。

麻竹农军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在后来的土地革命中越战越勇。

微信图片_20210122101340.jpg 微信图片_20210122101338.jpg
老区群众重走当年农军路

开天荒的"共产合大家"

1927年11月,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中共海丰县委"为养成群众合作精神,"派遣海丰县苏维埃政府的裁判委员陈桂招回家乡麻竹村建立“农业共耕社”,总部设在麻竹坑背村。陈桂招回乡后,组织农会选举了宋家贤为经济互助会会长。为了充分尊重民意,陈桂招和宋家贤走访了家家户户,不仅征询公众对参加共耕社的意见,而且对合作互助的方式也进行广泛的讨论,在大多数人的积极拥护下,农业共耕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麻竹共有7个自然村,分别是石坡下、猫公角、上寨仔、蛇形仔、坑背、田心和黄塘水。各自然村办一个食堂,并以食堂为单位共同组织劳动力,青壮年下地做农活、少年放牛、老人在村里带小孩。农作物为共耕社统一收获,在公共食堂集中用歺。各户的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归共耕社所有,由共耕社集中使用。各家各户饲养的猪羊、鸡禽也由村民共享。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第一块农村公有制试验田。

微信图片_20210122101342.jpg
陈桂招的晚年照片

共耕社的开展,给当地农村带来了蓬勃生气,村民们共同劳动,增强了合作互助的意识,共同用餐享受共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共耕社使村民们更加团结,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场在农村破天荒的改革,吸引了海陆丰多地的农会前来参观,使共耕社的名气越来越大,当时社会上有一个顺口溜,叫做:“麻竹石坡下,共产合大家”。

      然而,“共耕社”只维持了半年之久,1928年6月,随着“五三兵暴”的失败,海陆丰的红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村民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发扬了全民武装全民皆兵的传统,青壮年上山阻击敌人,老人、妇女在村里制造火药,孩子们放哨戒备,一时使敌人一筹莫展。最后,国民党反动派集中了优势兵力,并搬来了威力巨大的钢炮。在一阵密集的炮轰之后,敌军进村实行三光政策,一些群众躲入山林。敌人又放火烧山,许多群众倒在敌人的暴行之下。陈桂招的父亲陈长妹带着一个六岁多的孙子被敌人抓捕,敌人认出其身份后惨遭分尸,其孙子也不知被卖到何处。后来其两个儿子陈壬、陈先都先后为革命牺牲。共耕社的发起人陈桂招被党组织转移到泰国避难。

    当时的公有制试点虽然在敌人的炮火下无法继续下去,但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数十年后公有制在中国确立了其主体地位,放射出的灿烂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

罗如洪撰稿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重大历史题材的的标志性雕塑岂能儿戏?
[三唯论点] 潭西德炉村奖励优秀学子
[三唯论点] 有幸目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门弟子的学士
[三唯论点] 父亲的初心将在我们这一代继续绽放
[城事报料] 陆丰市潭西镇德炉村林氏家祠明德堂落成庆典隆
[三唯论点] 农村宅基地失而复得

发表于 2021-1-28 09: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红色精神代代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