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初春,子夜,天空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黄江河上,一艘小船顺流而下,黄声(黄潭月)站在船头,迎着早春的寒风,警惕地注视着两岸的动静。
船至公平青湖码头靠岸后,黄声跃下小船,艄公马上把船驶离。
公平青湖码头四周一片寂静,趁着夜幕的掩护,黄声以极快的速度闪进了青湖村。
从小在青湖村长大的他,就是蒙上双眼,也能走遍整个村庄,这里对黄声来说,太熟悉不过了。
1891年,黄声出生在海丰县公平青湖村一户贫穷家庭。青湖村人口众多,以黄姓族人为主。自古以来,该村民风骠悍,村民有习武的传统。受村里习武风气的影响,黄声从小喜欢舞枪弄根,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长得脸庞宽大,身强体健,除了武功了得,还极有正义感。
1926年,大革命风暴席卷海陆丰大地,各村庄纷纷组建农民自卫军,黄声成了青湖村农民自卫军的一员,同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同月15日,广州李济琛步蒋介石后尘,把屠刀砍向共产党人。为了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分别在5月、9月、11月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每次武装起义,黄声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在战友中树立了威望。
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彭湃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按上级的指示精神,在海陆丰大地上成立了中国首个苏维埃政权。
1928年3月,国民党重兵围攻海陆丰。红二、四师官兵与海陆丰赤卫队、农民自卫军并肩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一次次奋起反击。然而,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二、四师官兵及赤卫队员、农军失损惨重,被迫转入山区,与敌人进行周旋。黄声跟公平区领导人林覃吉一起,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敌人进行游击战。
1929年6月,最后一批红二、四师官兵离开海陆丰后,根据地没有了正规部队。10月,海陆惠紫特委按上级要求,在东江地区重建红军,于是,红军第6军第17师49团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在黄羌朝面山成立了。黄声响应党组织号召,带枪参军,成了49团的一员。
黄声参加红军49团以后,成了林覃吉的得力助手,专门负责红军的后勤供给工作。无论是黄江河上,还是海陆丰崎岖的山道间,都成了黄声出生入死之地。每一次的筹粮都是生与死的考验,然而,机敏又有武功在身的黄声,胆大心细,每次总能从敌人身边夺取粮草,按时完成任务,保证了部队的后勤供给。
1930年夏,由于黄声对工作的出色表现,屡立战功,被任命为红军49团司务长。
1931年秋,由于东江肃反扩大化,致使红军49团战斗力大大削弱,陆河激石溪赤卫队、农军纷纷离开部队,使海陆紫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该地失去了群众基础,被迫从陆河激石溪迁移至黄羌苦竹园(富足园)。东江特委改组,林覃吉当选特委委员,受命领导海陆丰的反“围剿”斗争。
1932年春,反“围剿”形势进一步严峻,敌人对海陆丰加大了军事、政治上的攻势,根据地不断缩小,苦竹园被敌人团团包围,红军的粮草供给日益困难。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日无食饿得慌。”黄声深深知道,部队缺粮将严重影响战士们的战斗力,随着一条条粮道被敌人切断,黄声想尽一切办法还是难于获得足够的粮食供给部队。
今天早上,黄声通过地下党获得情报,国民党驻公平的长官今晚开生日宴会,同时庆祝“围剿”共军取得重大胜利。驻军长官准备“与民同乐”,好好犒赏手下。黄声马上想到一个大胆的劫粮计划,他首先让战士们化妆成赶集的群众混入公平,到青湖村集中隐蔽,子夜后,趁敌人不备,劫取粮草。此劫粮计划获得了林覃吉的批准后,黄声马上组织实施。
一切按计划行事,当黄声潜入青湖村后,很快就与战士们会合。
趁着黑夜的掩护,黄声与战士们按地下党提供的情报,顺利地找到了敌人的粮仓。看守粮仓的敌人在宴会上喝得酩酊大醉,做了红军的刀下鬼还没有醒过来。解决了看守粮仓的敌人后,战士们用最快的速度,每人扛着一大包粮食撤退到青湖码头。码头上一艘木船早就等在那里。夜幕下,战士们快速把粮食扛上了木船,沿着黄江逆流前行。黄声虎口夺食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一个月后,黄声再次获得了地下党提供的情报,有一队民团将到黄羌乌坭塘运粮食。黄声不知该“地下党”已经叛变,带着十多位化妆成山民的红军战士前往劫粮。当黄声进入敌人设好的圈子时,四周出现了大批的敌军。红军战士临危不惧,面对强敌勇敢反击。然而,敌人人多势众,双方激战一小时后,红军弹药耗尽,敌人缩小包围圈。战士们拨出大刀准备与敌人拼个鱼死网破。然而,凶狠的敌人那里给你机会,红军战士一站起身就被敌人击毙。黄声看看身边仅剩下五位战友,命令他们跟自己一起冲锋。
敌人军官想从红军口中获得情报,下令只准活捉,不准开枪。
黄声与战友们与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搏杀后,被敌人逮捕。
监狱中,黄声一言不发,任由敌人使出何种酷刑,他始终咬紧牙关挺立在敌人的眼前。三天后,无计可措的敌人,把黄声与其他四位被捕红军战士一起枪杀,然后,残忍地割下他们的头颅,悬挂在公平墟关爷公广场的大榕树下,示众四天四夜。
黄声牺牲时年仅42岁,他把人生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他对党忠诚,作战勇敢,他的人品犹如高山上的青松,永载史册。
(口述人:黄振明 黄启贤 黄启宁 黄升贤 文字整理:戴镜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