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是解决汕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汕尾经济社会“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过去五年的帮扶,为汕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衔接过程中,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延续性,守好守住“两不愁三保障”等领域的成果,落实好“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巩固脱贫成效,同时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防范化解新致贫和再返贫风险。
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产业升级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一要鼓励多元产业发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品增加值。二要立足汕尾实际,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县级、镇级和村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培育一批农业特色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整合,打造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汕尾毗邻“双区”,是我省东翼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汕尾充分利用好“融湾强带”区域优势和老区帮扶政策,全面接轨深圳融入“双区”,携手汕潮揭战略取向,打好优势仗,努力在东承西接、借梯登高中塑造乡村振兴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
汕尾积极推进“新地政”“新权政”“新金改”“新户改”“新经改”,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改和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形成“5+2”农村综合改革体系,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同时,将以“八个美丽”为抓手,聚焦“双区”家居新家园、旅游休闲地、美丽大花园,打好特色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友好绿色产业,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打造一批“绿富美”示范样板,串珠成链,聚点成面,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精美农村画卷,做大做强“美丽经济”。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组织是保障。汕尾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契机,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发挥好“头雁”示范效应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强筑牢了基层战斗堡垒。建立了专业优秀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对“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以“内育”培养乡土人才,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以“外引”促进乡村人才最优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