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我们一行五人先坐车从汕尾到马宫街道新乡路口,然后徒步去梅陇镇的梅尖管区。我们经过尖尾村、新城村、新渔村、泶阳村、梅陇农场等地方。
梅陇原来是鱼米之乡。梅尖也是。但城市化的发展,使这里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首先是人口锐减。20年前的新城村,有人口2000多人,现在锐减到200多人。踏入村里,不见人迹,不闻鸡鸣犬吠声。偌大的村庄,旧房子破落,即使是新建的楼房,虽然簇新,但人去楼空。
其次,经济凋敝。20年前的新城村,有养猪场、市场,农业发达,养殖业繁荣,渔业兴盛。村民不出门,可以购买到日常用品。现在,则这一切都消失了,吃的用的,要去农场附近购买。农业的荒废,连酒厂的大米,都不是本地生产的,还要从黑龙江省进口。酒厂的负责人很感叹地说:本地的田地都荒芜了,因为没有人耕田,田园都荒芜了,只能从外省进口粮食酿酒了,甚至,连酒厂的师傅、技术员都是外省人。酿酒太辛苦,本地人外出的外出,转行的转行,吃不了这个苦,尤其年轻人更是如此。
第三,文教消失。现在梅尖小学没有了。刘老伯说:在20世纪九十年代,每年建一间教室,都无法安排新生入学,后来,人越来越往外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少到现在都没有学生了。还有一间小学也彻底消失了。连7个村干部,五人在海城居住,两人在镇里居住。刘老伯说:你们都不在村公所了,不怕财产被偷吗?干部说:会吗?
第四,这里都凋敝,唯有各姓的宗祠特别“繁荣”。不管是什么姓氏,都有自己簇新甚至是豪华奢侈的宗祠。
无可厚非的,是这里的基础设施很好。首先是规划好,其次是村道建设好,都是水泥化,第三是水电设施都有,路灯都是最新的太阳能灯。只可惜,这一切都无法留住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汕尾如此,相信全国各地都有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