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21-4-10 15:30 编辑
黎明书院举办《海丰方言》专题讲座 北大学者讲专题,品清湖畔话乡音。4月10日上午,黎明书院邀请北京大学教授杨必胜在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会议厅举办了一场《海丰方言》专题讲座,有60多位听众到场聆听讲座。 杨必胜教授是汕尾市城区人,汕尾中学校友,1954年考上广州广雅中学,1957年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工作,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著有《海丰方言研究》等。杨教授在这次专题讲座中,阐述了普通话与方言话是相互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他联系自己退休后回家乡居住的生活经历,对家乡方言被弱化、边缘化若干年后可能会消失感到担忧,他认为家乡话是家乡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家乡先人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文化结晶,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人文。对家乡方言现在需要大力进行抢救、传承,使家乡方言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与普通话共同发展,展现家乡方言的魅力。杨必胜教授就如何抢救、传承地方方言提出了“双语并用”的倡议,就是在学校和工作场所讲普通话,在家里讲方言话,这样普通话和方言话并存并用,他认为“双语并用”具有四方面的好处: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保护地方文化;有利于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有利于接近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杨必胜教授还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海丰方言的特点,特别说明方言是是家乡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重要依据。 杨必胜教授主讲的《海丰方言》专题讲座,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言语间流露出游子的乡音乡愁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听众产生了情感共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写于4月10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