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1-5-24 12:56 编辑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一个人能养活几亿甚至十几亿人口呢?算不算大佛呢?我想,袁隆平,一个“杂交水稻之父”的名字,一个“给世界带来了福音”的符号,当之无愧、受之有余就是大佛。2021年5月22日13:07分,西边祥云降落,芳香四溢,院士嘴角上翘,满脸慈爱,安详驾鹤,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我们千呼万唤,无法唤回,但会永远记得灯塔!
袁隆平,一位大地的儿子,一位伟大的耕耘者,一位贫寒人的守护神。几十年来,袁老不管是盛夏酷暑,不管是寒冬腊月,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总是挽着裤腿下稻田,无论播种季还是收获季。即便是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当天,还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拿着水稻说:“花开得好好”。成就与尊荣的背后,恰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
他,以科学的胆识和眼光,充分尊重科学规律,也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1964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一粒良种,千粒好粮。”一次次重大技术创新,一条条亩产攀升曲线,让杂交水稻技术冲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证明这是科学,更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国家。曾经,山姆大叔质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袁老决心向“饥饿恶魔”挑战。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如此反复,经历了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又经过了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当然,袁老一路走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习近平总是在支持和保护他和他的团队。
在田间地头、在试验场地,袁老顶着夏天的烈日、走过秋天的泥泞、踏着冬天的风雪,教人们“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带更多人迎来春天的朝阳。袁老说,“我始终觉得,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时刻警惕。”一直到去世前夕,他依旧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科学家,首先是伟大的爱国者。党的领导+爱国+科学精神+辛勤汗水=战胜一切困难,迈向康庄大道。
追梦人——永远奔走在路上的追梦人。袁隆平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为了实现梦想,袁老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美国一位学者说,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历史、对文明的贡献。
袁隆平,把人生视为一盘下不完的棋,并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从现在到2035年,全球对大米的需求将增长26%,这种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以可持续的方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似乎是满足未来食品需求的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杂交水稻无疑将在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接力棒也传到了我辈手中,正当追梦不止、前进不止、奋斗不止!让我们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让饭碗稳端我们手中,让蓝图施展脚下,让梦想点亮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