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570|回复: 0

[体育]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令人瞩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2 22: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1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了持续提升,“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突出了非遗保护惠及大众这一特性。


  今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1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了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增地方性保护条例37部,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健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整个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传承意识有了质的提升。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铺展开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科技赋能,把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持续推动其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比如,在长江、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将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串珠成线,推出相关主题旅游线路,建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景区景点,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让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手工艺等融入沿线居民的生活,成为游客的向往。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大有可为。面对“千村一面”、旅游产品“天下一家”等问题,通过挖掘和振兴乡村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凸显当地特色,成为乡村的文化支撑,一方面能够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数据显示,10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从2011年的4.1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08亿元,累计达到77.66亿元。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地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所,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困户实现脱贫。“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力量。边远偏僻地区往往是传统工艺项目的富集区,让贫困户从剪纸、刺绣、绘画、食品加工等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得收入、增强自信,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之前,传承人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提升、版权意识弱等问题困扰着不少传承人。怎么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启动,传承人纷纷走进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传统技艺,开展交流研讨。经过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传承人创作了大量原真性、实用性、审美性俱佳的作品和产品,其中不少成为“网红”“爆款”,备受年轻人青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水平持续提升,表现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更多“90后”“00后”加入传承行列。


  中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际社会点赞为中国人的“绝活儿”。从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杂技到书法、木雕、瓷器、刺绣等,其精彩的展示、精湛的技艺、精美的产品,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令世人瞩目,期待它彰显出更加深沉的文化魅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楼主热帖
[看大杂烩] 论拍照角度的重要性,原来美女的照片都是这样
[看大杂烩] 大家以后小心了,千万别坐在门口了
[休闲生活] 盯上肠道的“减肥”险招
[休闲生活] 让健康成为新时代家风
[热点资讯] 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 探望权
[热点资讯] 五大平台及相关主播向消保部门提交整改报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