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1-7-27 14:19 编辑
都说: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支部带好头,群众有奔头。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战斗力,强力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驱力。扶贫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生活环境的改善,会让脱贫户更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比如陆河县上护镇硁二村,在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带动下,走上启智习技走上新路子。该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立足实际,鼓励大家树立好的“学习导向”,时时讲学习,以知识创造财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几年前,50多岁的老刘家庭贫困,吃饭有上顿没下顿。该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他的情况后“对症下药”,鼓励老刘到合作社工作,专门种水稻和养蜜蜂。村干部引导他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水稻种植和养蜂技术。他通过积极请教别人、网上查阅有关资料,学到了很多种植和养蜂“妙招”,进行尝试后,收获颇丰。老刘的收入不断增加,逐渐脱贫,提高了生活质量。他兴高采烈地说,“现在终于脱贫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使我们有了新生活,有了新希望!”
年近60岁的刘伯虽然有点残疾,但还是能工作。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给他出了“金点子”——跑运输。刘伯利用村里提供的几千元创业资金,买了一辆三轮车载客和送货。他热情、体贴的服务使“订单”不断,一个月能赚2000元左右。他稍有积蓄后,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他与别人合伙养猪。刘伯渐渐摸出了门道,养出了优质好猪,一个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刘伯说:“从镇委镇政府到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都一丝不苟地帮扶我,为我解决了实际生活问题,让我内心充满着温暖与感动。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担当。”
有些贫困户因病返贫,一“病”如洗,连工作都没了。该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想方设法牵线搭桥,为贫困户介绍工作或引导创业。50多岁的彭大姐一家经营杂货店,生意凑合。但是,十年前,她丈夫生病,孩子又小,花费了很多医疗费,小店无暇顾及只能关门。丈夫去世后,她终日愁眉不展。
幸好,该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每年给她几千元扶贫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后来又引导她学理发和裁缝手艺,鼓励她开了一家小理发店,专门为群众理发和裁剪衣服,一个月能赚两千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