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农村妇女,在丈夫的陪同下,求治于数家三级甲等医院,走了一大圈的弯路,做了大量的检查、治疗,甚至做了脑部γ-刀手术,花费数万元没有任何疗效且逐渐加重的疾病,在做出是正确诊断后,仅仅花去数元钱就明显好转。这是重检查,轻病史,轻体格检查、不进行分析导致误诊、误治的典型病例。是患者的症状不典型?不是。是医生从来没有在书上学过这种病?不是。是现代医学没有办法确诊? 不是。
现代医学影像学检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精细。这本来是好事。但却导致部分医务人员过于相信仪器检查,而放松了对基本功的学习。临床医生,必须到病人床边去认真询问病史,详细准确地进行体格检查,充分分析患者病情后得出初步诊断,然后再为患者申请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从而证实或排除初步诊断。
选择什么样的检查项目,也能体现出一位医生的知识、水平、经验和是否有责任心。比如磁共振,有十多种参数,上百个序列,不可能对患者进行所有的项目检查,如何选择使用这些序列,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如诊断超早期脑梗塞,选择DWI。确定有无可以挽救的脑组织,选择DWI+PWI。排除脑出血,选择SWI。诊断脑室旁病灶,选择FLAIR。诊断多发性硬化,选择T1WI、T2WI、FLAIR 和DWI等等。正如,你要看星星,就用望远镜,你要看细菌,就用显微镜。
尽管检查仪器非常先进,但这些检查如果没有聚焦于患者症状的责任区,病变在影像检查时也发现不了。而确定患者症状的责任区,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因此,检查设备再先进,也代替不了医生的基本功。医 学 需 要 发 展,也 需 要 回 归。
现在我们的医院、我们的医生,忽视问诊、物诊和适宜技术的基本功,不重视医学的逻辑思维与哲学思考,盲目用高成本、有射线辐射、对比剂损害和创伤性检查,撒大网,看影像报告诊病,不仅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反而把本来不复杂的病例复杂化。危害最大的是带坏一代一代年轻医生。
门诊问诊几分钟,病房整日忙于电子病历。原本一个病人一个故事,同病需个体化异治,但电子病历格式化、教条化,千人一面,写出来都是八股。直到出院,很多患者甚至都不认识谁是主管医生。
一位同学的亲属需搭桥,术前术后很少有医生“光顾”。出院前想问问术后一些问题,还需托熟人打电话请求。没想到去看的医生还当着病人和家属的面,发了一通无名火,认为没什么大事不该惊动他。医学在发展技术的同时,迫切需要回归。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