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找到几本旧书《伤寒论讲义》、《内经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扉页都有我的购书签名、印章和购书时间。这三本书,一本购于1991年11月27日,其他两本均购于1993年3月24日。当时在读书所在地的新华书店看到这些书,价格都不菲,而自己囊中羞涩,但想都不想就购买下来,因为被范仲淹的理想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所感染,所以对中医很向往。只可惜理想很美满,现实却很骨感,自己明明喜欢中医药,在大学却读历史专业,所以对于中医,也只有“爱好”的份儿。没有家学渊源,没有科班院校学习,能成为一名中医药师吗?
虽然如此,但对中医药专业的书籍还是很喜欢的,一路走来,一路购买医药学书籍。可惜的是,购书后,却没有打算看书,总是被精彩纷呈的外部世界所吸引,心总是漂浮在“功名利禄”中,无法“诗酒田园”,以至于,这些宝贵的书籍,我节衣缩食购买后,很少去打开看看,有的即使打开了,也只是“雾里看花”,浏览一下又让书籍“蒙尘”。
30年过去了,书旧了,人病了,也老了,在病休中才知道医学的重要性,于是才想起三十年前就开始购买的医药书籍。如果三十年前,也能够像购书那样积极读书,或许今天就不是这个样子,也不会这么早就生病住院上手术台搭支架,还不会在“大显身手”的年龄就病休赋闲在家。老中医说:对于冠心病,支架是一脚踏入鬼门关的人才会用的,并且又不是用了就会好,剩下的时间里,患者是需要一直吃抗凝血的药,一直到生命结束。
不过既然如此,何必懊悔呢?老天爷既然如此这般,也只能承认:这是最好的安排。在道、天、地面前,一个人是很渺小的。也只能顺天应时,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个人,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乐天知命,在面对各种境遇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安详。最好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想到这里,开始捧起三十年前购买的医书,虽然印刷模糊,还是繁体字,读起来还真“佶屈敖牙”,不过,现在虽然还做不到“心平如水”,但也不再浮躁,不再热血沸腾,不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耐着性子,一字一字慢慢读下去。读着读着,突然想起荀子的《劝学》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真的要向蚯蚓学习,要用心专一了。不能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能再左右摇摆不定、旁逸斜出,不要再去做杂家之类的幻想。 还是唐代韩愈《师说》说得好: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21年10月16日晚上写于汕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