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180|回复: 0

"牛牯都"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4 14: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11104143456.jpg

"牛牯都"传奇
作者:戴镜兵
01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笼罩大地。正在此时,海丰县黄羌麻竹黄塘水坡头面一户宋姓人家喜得贵子。孩子的哭声惊天动地,狂风暴雨随即停歇,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把雨后的山村装扮得多姿多彩。
宋父抱起孩子,看到孩子长得结实强壮,心中暗喜,给孩子起名为"宋牛臬",宋父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像岳飞手下的大将牛臬一样勇猛。但是,宋母却不同意,她倒喜欢给孩子起一个"贱名"。宋父不敢违背妻子的意愿,于是为孩子取名为"牛牯",寓意孩子长得像牛牯一样健壮,不怕风吹雨打,又能吃苦耐劳。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时间在推移,宋牛牯在长大。宋父看到孩子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夫妻俩商量后把宋牛牯送到隔壁村私塾学堂读书。然而,贫穷家庭的孩子那里有资格读书?宋牛牯仅有的一位姐姐早早就卖给上山人当童养媳了,为的就是减少家里吃饭的人。两年后,宋牛牯离开了学校,回家帮忙干农活、放牛了。
十二岁的宋牛牯己经长得高大健壮,臂力过人,什么农活都难不倒他。
黄塘水坡头面四周都是青山密林,农闲之时,宋牛牯的主要任务就是放牛,牛在吃草,他在山地里玩耍。他能轻轻地从地上跃上牛背,稳稳地站在牛背上。他还经常独自一人攀爬家乡四周的高山,寻找各种野果充饥。许多乡亲看到健壮的宋牛牯都啧啧称赞。
宋牛牯自小喜欢武艺,过春节闹年宵,农村人以舞狮为乐。舞狮队总是要表演武术的,这也是宋牛牯最喜欢的节目,他为了看舞狮队的人表演武术,有时候跟着舞狮队一连走几个村庄。回到家里就模仿着打拳、劈掌、跳桌等运动。
有一天黄昏,彩霞满天,群山披上了霞光,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来到了宋牛牯的家门前。宋父热情地招呼着这位"不速之客"。
老者向宋父说:"贵子身高体健,酷爱武术,为人豪爽,是难得的人才,老夫想收他为徒,加以塑造,日后必能成才,不知您老意下如何"?
宋父心想:"谁不希望孩儿成才,那要多少钱啊"!老者看到宋父在犹豫,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老者接着说:"您老不必考虑我的用费,只需你提供一个栖息之地即可"。
宋父听到老者如此开口,连声应诺,呼出宋牛牯,当场向老者行了拜师之礼。
从此以后,宋牛牯跟着师傅在深山里勤练武功。宋牛牯平时虽然喜欢比划拳脚,殊不知都是自己随意之作或鹦鹉学舌,根本就没有章法可循,跟了师傅后,只能从最基础的扎马步练起。宋牛牯由于从小喜欢武术,如今得遇良师,再苦再累的训练他都能挺住。深山无喧嚣,练功好去处。冬去春又来,百花又盛开。经过半年的刻苦训练,宋牛牯已经有了进一步学习各种拳脚功夫的基础了。宋牛牯师徒俩平时除了练功就是打猎,深山里的猎物到处都是,凭着他俩的功夫,解决温饱自不在话下。师傅一边向宋牛牯传授武艺,一边向宋牛牯讲述大山外面的见闻,有时还在灯下向宋牛牯传授文化知识。
五个春秋眨眼间过去了,宋牛牯不但练熟了南拳北腿,而且学到了师傅的各种掌法与轻功,此时的宋牛牯长得高大威猛,真如一头健壮的"牛牯"。
又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老者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去时也不为人所知。宋牛牯对着深山一声又一声呼唤师傅,但是,只有大山的回音,那里还有师傅的影子?

微信图片_20211104143500.jpg

02
宋牛牯离开了师傅后,依然一边劳动,一边练习武艺。宋牛牯得遇名师,练就一身功夫的消息悄悄地在整个黄羌传遍了。
当时的农村,到处都设有拳馆,村民日里劳动,晚上习武,为的是健身也是为了自卫。许多村民听说宋牛牯身怀绝技,纷纷邀请他到拳馆当教练。年轻气盛、豪爽大方的宋牛牯也不推辞。宋牛牯日里劳动,夜晚到各地拳馆收徒授艺,这成了他结识江湖人物的好场所,也是他提升人气的好机会。
由于满清政府歧视汉人,留给汉人进取的机会少之又少,空怀一身武艺的宋牛牯只能在深山、田野间苦苦地煎熬着。宋牛牯也曾想出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但是,动荡的社会让他望而却步。宋牛牯家里的田园非常少,深山的林木并不是穷人的,山间的良田都让富人们占据了。为了生计,二十岁的宋牛牯只能把家中的农活和琐碎之事让父母承担,他到邻乡地主家里做长工。农活难不倒宋牛牯,由于他身强力壮,人又勤劳,愿意请他做工的人实在太多了。宋牛牯虽然白天要忙农活,晚上他依然到各地拳馆授艺。渐渐地,宋牛牯结识了一些黄羌、平东、公平等地的仁人志士。宋牛牯经常和他们聚在一起谈论武术或社会见闻,面对社会的各种不公,他经常表现愤概,然而没有实力谁又能改变社会现状?
农忙时节,为了赶节气,农村人总是早出晚归,中午也没得休息,午餐总是在田头简单进行。有一天,宋牛牯正坐在大水沟旁用午餐,鹡鸰鸟在不远处鸣叫:"宋牛牯,好出身(出身就是指出人头地,发迹的意思)","宋牛牯,好出身","宋牛牯,好出身"。(鹡鸰鸟个头小,鸣叫非常响亮,比画鹛鸟略小,白眉,是一种鸣叫鸟。专栖息在坑河边的灌木丛,以害虫为主食的小禽类)。一起劳动共进午餐的伙伴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对宋牛牯说:"宋牛牯,连鸟儿都叫你好出身了"。宋牛牯从碗里夹了一条送饭的"狗鲠脯"(一种晒干了的咸鱼脯),向河中掉下,并说:"这条`狗鲠脯´会复生游水,我就会出身了"。说也奇怪,宋牛牯掉在河里的"狗鲠脯"一到河里真的就复活了,并且摇头晃脑向逆流游去。宋牛牯再次往河里掉"狗鲠脯",第二条咸鱼依然复活了。
夕阳西下,黄昏已经逼近,一天繁忙的劳动终于告一段落。收工后的人们纷纷跳下河去,清洗一身的泥巴。宋牛牯年轻力壮,插秧时他总是负责耙田,收工了,清洗铁耙也是他的职责范围。正在宋牛牯洗铁耙时,鹡鸰鸟又叫了:"宋牛牯,好出身","宋牛牯,好出身","宋牛牯,好出身"。伙伴们戏谑宋牛牯说:"宋牛牯,鹡鸰鸟又叫你出身了"。宋牛牯双手从河中抬起铁耙,对着大伙说:"如果铁耙会游泳,我宋牛牯就会出身"。宋牛牯说着把铁耙往河中掷去,人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铁耙既然像活了一样,真的就在河中游起来了。

微信图片_20211104143502.jpg

03
鹡鸰鸟的鸣叫,"狗鲠脯"的复活,铁耙游水,这些发生在宋牛牯身上的传奇,一时之间传遍了大小村庄,宋牛牯许多朋友都鼓励他投军。
此时,由于满清入关时间不长,政局尚不稳固,为了收服汉人,笼络人心,清政府宣布:"明朝宗室、官僚一仍故封,不加改削"。明人装束"峨冠博带",清朝的装束是"金钱鼠尾",提出"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所有体制照明例实行。此一政策让许多汉人放弃了反抗,对清初稳定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恰恰在此时,各都邑都在招募民勇,以抗击各地的流寇。由于朝代更迭,流寇多如牛毛,为掠钱财,流寇不择手段,致使许多无辜生灵惨遭杀害。
宋牛牯在好友的鼓励下,也为了印证鹡鸰鸟的吉兆,他决定从军。宋牛牯找父母商量,父母极力支持,宋氏一家斋戒三日,择得良辰,备好香烛纸宝,来到神像前,双膝下跪,祈求神祗保佑,一切平安。说也奇怪,宋父刚刚向神祇叙述完自己前来祈求的目的,神案上飞下一张纸条,纸张上分明写着:"廿二从军去,两岁骑马归。廿九搅天庭,冥冥不言中"。宋家几代都对神祇尊敬有加,也执信不疑,宋父看到如此神奇,回转家中,找了当地各级领导担保,当地领导苦于兵源不足,有人主动找上门来,那有不同意的?于是,宋父再次来到神祗前,用称筶求了一个出门的时间。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8月,22岁的宋牛牯终于走出了家门,投身军营。由于宋牛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军装穿上更显威猛,又由于他长年习武,身手敏捷,新兵训练时就被上级发现并委任为小队长。
经过两个月短暂的新军训练后,宋牛牯开始随征出战,四处荡寇。由于他身怀绝技,一般的贼寇十多人都对付不了他。每次与贼对阵,他总是冲锋在前,打得贼人望风而逃。有一次在莲花洞围剿贼人,因情报有误,贼众我寡,战事危急,指挥官被敌人包围,宋牛牯使出浑身解数,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身边的几位贼人后,独身仗剑冲入贼群。宋牛牯使出看家本领,指南打北,左掌右剑打得贼人纷纷后退。宋牛牯从重围中救出指挥官后,又重上前锋,专找贼首决战。贼人虽然众多,看到勇猛的宋牛牯,谁都不敢接战,纷纷退出战场,向四处逃亡。经此一战,宋牛牯威名远扬,贼人闻其名而退避三舍。宋牛牯因战功卓著,从此被提升为石塘都领军都督(又称都侯)从此以后,人们称宋牛牯为"牛牯都"。
宋牛牯任石塘都都尉的五年间,石塘都境内再无流寇作乱,就连境内的匪徒也远走他乡。邻近的惠州、嘉应州有时贼寇猖獗,牛牯都照样领令前去剿贼。随着牛牯都的威名远播,海丰境内出现了太平景象,就连耕牛夜宿荒山也无人敢偷。牛牯都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非常重视文化人,虎噉的陈启俊就是一位得到牛牯都尊重的读书人。陈启俊博学多才,能言善断,牛牯都专门聘请他为文书,同时兼任里仁约约正。

微信图片_20211104143503.jpg

04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清朝军队攻下南京、苏州、杭州后,清政府认为大局己定,便重申剃头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由于这项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同,原因之一是为了削弱汉族的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引起各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与抵抗。清政府同时出台多项排斥汉人的政策,又极力纵容满州贵族为非作歹,汉人流落街头无人管,满人身穿白衫白裤,整天纸醉金迷,弦歌酒宴。满人明目张胆占人田园,强抢民女不受律法制裁,汉人稍有过错必吃官司。所有的社会不公,宋牛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的心在滴血,他的血管在扩张,为了还汉人一个公道,宋牛牯暗中联络四方义士,寻找时机,高举义旗。
牛牯都为了反清复明,除了暗中做好起义所需的物质准备外,还积极做好宣传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牛牯都准备高举义旗,驱除满清的义举得到了陈启俊的大力支持。陈启俊为牛牯都的义举写好了一篇檄文:"央央中国,挺立东方。大明汉鼎,岂容分割。爱新觉罗,戎狄鼠贼。妄窃汉室,强削鼠发。横行霸道,操戈入屋。白衣王公,强夺女淑。怨声载道,民癀无着。州邑霸府,树立堂煌。弔民伐罪,周发汤商。推位让国,有虞陶唐。都邑华厦,诛斩盗贼。小贼偷财,大盗窃国。穷民黩武,肆虐中国。血肉男儿,出力救国。保我大明,抗清除虐。是日举义,杀敌从速。安民靖难,特此檄告。大明将军宋牛牯檄诰。公元一六七九年农历 月 日"。
为选起事择一吉日,牛牯都在陈启俊的陪伴下来到大街上找到一位日课先生。先生问牛牯都:"择日为何用"?牛牯都那里敢露半点天机,只能说:"不日将带兵出外剿匪。"择日先生如当时大部分民众一样,对清兵不怀好感,故意选了一个"破日"给牛牯都。
到了预定日期,牛牯都带着手下亲兵几百人回到黄羌麻竹村,吩咐乡亲杀猪宰羊,准备到神前祭旗、祭剑,宣读檄文,举事杀贼。
由于满清贵族平时总是喜欢穿白衣白裤,以显示他们的尊贵。牛牯都对穿白衣白裤者总是表现出厌恶。然而,他的姐夫今天偏偏就穿了一套白衣服,宋父怕女婿被牛牯都祭剑之时错杀了,交代女婿到村头一棵空心树里躲藏起来。谁能料到,牛牯都祭旗之后并没有杀人祭剑,而是直奔村头而来,挥起利剑劈向空心树。可怜牛牯都的姐夫,连人带树被拦腰砍断,鲜血如箭一样射向天空。牛牯都睁眼看到姐夫被自已无意杀害,急忙跑上前去,抱着姐夫的遗体失声痛哭。
人死不能复生,牛牯都把痛恨发泄到满清族人的身上,他从悲痛中挣脱,拭去英雄泪,令陈启俊当众宣读"反清"檄文,列数清朝政府的各项罪恶。然后,牛牯都让部下到处张贴檄文,召集部众杀向海陆各地官府。

微信图片_20211104143505.jpg

05
牛牯都的义举一时之间席卷海陆丰,平日里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史,白衣恶少,清朝政府中的满人被杀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海陆丰许许多多平日里被官府欺诈,被白衣恶少们欺负的底层民众纷纷加入到牛牯都的起义队伍中。牛牯都的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影响波及海陆丰邻近几个县。牛牯都清醒地认识到,凭自己一支队伍之力,根本无法撼动清政府的根基,为了作好长期与清朝政府的对抗,牛牯都命令得力部将在海丰北部山区,与五县相邻的岩山、乌堆(礅)山、五马归槽一带创建营地,把粮食及贵重物资运往深山,做好长期与清军对垒的前期准备。
牛牯都"反清"义举不出半月就惊动了广东省府,省府急调数十万清军进入海陆丰平乱。牛牯都面对强大的敌人,主动放弃海陆丰各大县、镇,撤往早已经创建好了的营地。清兵虽然众多,但是,面对复杂的大山,一时之间也不敢冒险进犯。
正在两军对垒之际,陈启俊妙笔生花,写了一篇奏章:"荦确大山,乌堆岩石。五马归槽,四季如春。距濯万丈,离天三尺。人去低头,马往甭鞍。闻声犬吠,摇剑颅脱(狗吠石、摇剑石)。四邻五县,八面村庄。周围千里,横直一是。蟾蜍吐火,蜡烛夜光。(蟾蜍石、蜡烛岽)层峰叠嶂,参天峥嵘(参天嶂)。文笔三县,武擒两邑(文笔嶂、武禽嶂)。高谷百庄,田连阡陌。陡路弯弯,险隘重重"。此奏章貌似给清朝政府介绍牛牯都所占据地的情况,其本意却是让满清知难而退。
果不其然,清政府看了陈启俊奏章后,再也没有向牛牯都进攻,只是在四周加强警戒,以备牛牯都将战火向四周燃烧。牛牯都充分依靠深山中的民众,利用连绵的大山和险峻的地形,得以在清政府强兵压境下度过难关。
牛牯都几千兵将在深山中生存,一方面靠大山提供的资源,另一方面靠出山打劫周边各县的恶霸劣绅。民众们虽然住在深山,然而没有了强权的欺压,没有了恶少的欺负,大家能安居乐业。牛牯都在深山中一边加强训练军队,一边等待着南明政权的救援。只可惜,四十年就在牛牯都的盼望中过去。不争气的南明政权最终也走向了灭亡。牛牯都一生都在为"反清复明"斗争努力着,然而历史并没有给这位英雄再次出山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11104143507.jpg

鸣谢,本文的撰写参阅了陈国良先生的《牛牯都反清复明英雄传闻》一文,特此感谢。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东溪口之战的英勇背影 ——记海丰可塘卓氏一
[三唯论点] 向阳而生,逐梦前行
[三唯论点] 革命征途上的璀璨星辰 ——记坚强的革命战士
[三唯论点] 做一名合格的红色宣传员
[三唯论点] 笑看风云,静赏花开
[三唯论点] 立冬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