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11-16 00:44 编辑
功德耀日月 英名壮山河
辛亥革命惠州史迹文化行随笔(2)
陈治赠 2021年11月16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北宋苏轼《题西林壁》)。用这首古诗的内在哲理,来看待今人对历史人物生平轨迹出现见仁见智的诠释,也就见怪不怪。
邓仲元旧居,是辛亥革命惠州史迹文化行的第2处历史人文景点。旧居位于淡水老城猪行东街51号,由邓仲元父亲兴建于清朝末年。与邓承修故居紧邻,由一条不足2米的小巷隔开。临巷各开偏门,往来只需几步。如果说,邓承修故居书生意气风发,“端学术,正人心”的呼声回荡,那未,邓仲元旧居则是金戈铁马,壮怀激烈。
邓仲元旧居,门楼高耸,气度恢宏。整座建筑呈“7”字型,在清末民初东江府第式民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2004年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惠阳区政府拨款对其进行全面恢复性修缮,2015年12月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邓仲元生平史迹。
邓仲元是谁?邓仲元就是陈炯明委以重托、不忘初心使命的粤军总参谋长邓铿将军。
邓仲元(1886—1922年)、初名仕元、又名仲元,再称邓铿。出生于广东梅县丙村白沙坪。7岁时随父到广东惠阳淡水承祖业经营“福源行”商铺,在淡水长大。曾就读于惠阳丰湖书院、以及邓承修创办的崇雅学堂。1905年(虚龄20岁)考入广州将弁学堂步兵科,毕业后留校,任步兵科教员兼公立政法学堂体操教习,不久任代区队长。1907年升任该校学兵营排长兼代左队队官。1911年4月参加黄花岗起义(农历三·二九广州起义),踏上了救国救民的茫茫征途。
一、追随陈炯明,投身辛亥革命。
黄花岗起义之前,邓仲元与陈炯明是否已经结识?需待考证。但邓仲元对于陈炯明应该不会陌生。1907年5月间,陈炯明时为广东法政学堂学生,领衔纠举惠州知府陈召(兆)棠,这是当时震动南粤的一件壮举。陈炯明因此名扬四海,成为街谈巷议的英雄。1909年10月,陈炯明当选为广东省谘议局常驻委员、法律委员会委员长,力主禁赌,名震大江南北,成为南粤大地,乃至全国的风云人物。邓仲元时在广州将弁学堂任职,作为出类拔萃的热血青年,不可能对近在咫尺、名望显赫的陈炯明一无所知。
1911年6月间,黄花岗起义失败不到2个月,邓仲元以邓铿(号仲元)之称,追随陈炯明,携手並肩,策谋淡水农民起义。而且是在邓仲元家的“打铁铺”打响起义第一枪。可见两者的关系渊源深厚,不是泛泛初交。
淡 水农民起义自1911年6月间策划,经近5个月的充分准备。10月,在香港湾仔某街22号会商,推举陈炯明为起义总司令,林激真为参谋长,邓铿为西江司令,严德明为东江司令,丘耀西为博罗司令,陈演生、马育航、钟秀南、周醒南等负责筹划军需粮饷。11月1日清晨,陈炯明与邓铿在淡水邓家打铁铺,率领当地百余农民,攻占了淡水警署。附近农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充至500余人。11月9日,惠州城光复。11月11日,陈炯明对起义队伍进行整编,定名“循军”(惠州古称循州),总兵力一万余人,下辖七个旅。陈炯明任总司令,邓铿任总参谋长兼第一旅旅长。洪兆麟升任团长,率原湘军,归邓铿统辖。其他各旅旅长分别由叶举、严德明、丘耀西、黄德修、谢子瑜、陈卓延担任。林激真为惠州镇守使。11月26日,陈炯明又将循军整编为广东革命陆军第一军,邓铿任总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
1911年11月29日,陈炯明与邓铿,率广东革命军1500名精锐,抵达广州。排除万难,稳定了广东政局。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圆满落幕。邓铿辅助陈炯明,踏上了主政南粤的新征程。
二、患难与共,肝胆相照。
1912年5月间,陈炯明在粤省设立5个绥靖处,分别由邓铿主持琼崖、朱执信主持广阳、周之贞主持肇罗、陈仲宾主持肇连、陈炯明主持惠潮梅。
1913年(癸丑岁)3月21日宋教仁遇刺殉难。孙中山以宋案为辞,在日本发动反袁世凯的“第二次革命”。邓铿拥护黄兴、陈炯明等各省群起反对。6月23日,“二次革命”胎死腹中。
同年7月15日,袁世凯将锋芒指向黄兴。迫使黄兴发动“癸丑之役”。邓铿支持陈炯明兴兵响应,率师布防。8月4日,陈炯明不敌钟鼎基反戈。“癸丑之役”失败。陈炯明败走香港,但港英当局不准他登岸,亡命新加坡。邓铿留在国内。
1914年4月,邓铿举着“革命军大都督陈炯明”的旗帜,策反广东梅县邓承赐团举兵讨伐龙济光。营长王国柱为广东讨龙军潮梅总司令。不久失败。12月,陈炯明与李烈钧共同计划,安排邓铿、洪兆麟赴广东石龙举事反袁。不久失败。
1915年(民国四年)3月,邓铿、洪兆麟在惠州策谋举事反袁失败。洪兆麟逃往香港,同年3月16日被港英当局逮捕。邓铿流亡日本。10月6日,邓铿以邓仲元之名,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据称任该党军务部副部长(许崇智任部长)。
1915年12月23日(有说是25日),唐继尧、蔡锷在云南点燃了一场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战火。陈炯明在黄强等人陪同下,化装成苦力,经香港潜回陆丰,在陆丰碣石码头登岸,召集海陆旧部,组织“讨逆共和军”,陈炯明为总司令。1916年1月6日,邓铿接陈炯明在淡水誓师,组兵10路,2万余众,响应云南,“反袁护国”。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患尿毒症逝世。7日,黎元洪继任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16日,黎元洪下达停战令。反袁的“护国战争”降下帷幕。陈炯明下令将共和军即时遣散1万多人,剩下1万余精锐中,按受中央政府改编,4000多名改编为广东陆军,分驻东江各地,5000多名整编为20营广东警卫军,移交省长朱庆澜统辖,邓铿暗中辅助。这就有了后来孙中山要邓铿接管广东警卫军的缘由。同年7月25日,孙中山在日本,宣布中华革命党停止党务活动。邓铿追随陈炯明由暗转明,堂而皇之。
1917年春,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府院之争”; 7月1日,张勋复辟。黎元洪辞职,冯国璋代理总统,段褀瑞仍然是国务院总理,实权执政。 9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大元帅府,任大元帅。引发段褀瑞派兵“平叛”,“护法南征”;莫擎宇在汕头反戈拥段,与福建的李厚基举着“护法援粤”的旗号进占潮州,再加之随后增援的冯玉祥部,兵精粮足,广东东大门洞开,形势危在旦夕。11月24日,莫荣新、程璧光、陈炯明等在广州督军署召开各方军事会议,孙中山作为一方的代表,派胡汉民出席。莫荣新正式将20营亲军移交陈炯明组建粤军,但必须离开广东去攻打福建。12月1日,陈炯明宣布正式就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在广州越秀南路惠州会馆设立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先行编配十一营,每营200至360人不等,共计2000余人,分为5路。邓铿为司令部总参谋长。
1918年1月12日,陈炯明在广州东郊誓师出征。因举国呼吁和平,新任总统徐世昌签著了停战令,李厚基等退出粤境。陈炯明屯兵潮州,接任惠潮梅军务督办,调整军队编制和辖区配置。马育航为督办署总参谋长,张国华为秘书长,钟景棠为惠州镇守使。军队调整为5个支队和2个预备支队。邓铿为援闽粤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兼潮梅镇守使,掌控潮梅军政、财政大权。
1918年5月,段褀瑞恢国务院总理职,李厚基奉命进攻粤境。10日黄昏,陈炯明下令全军兵分三路反击,攻闽战役开始。
中路:陈炯明及参谋处长叶举率李炳荣、熊略、邓本殷、罗绍雄四个支队正面迎敌。首先收复大埔,再进取上杭、永定、龙岩、平和,攻取漳州。左路:第二支队司令许崇智率部由蕉岭出发,攻取武平、长汀、连城。右路:总参谋长邓铿率洪兆麟、徐连胜两个支队及驻饶平、方声涛滇军一个旅,在黄岗、澄海布防,监视和迎击来自诏安、云宵之敌,负责潮汕后方防务和后勤供应。因许崇智急功冒进,左路空虚,处中路于险境,邓铿及时率部救援,战局转危为安。
同年12月15日,攻闽战役结束。陈炯明在漳州等26县市建立“闽南护法区”开始模范小中国的建设。驻闽粤军整编为二个军。陈炯明为驻闽粤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邓铿任驻闽粤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兼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负责练兵为回师广东作准备。
1920年8月12日,陈炯明在漳州公园举行回粤誓师大会。统率粤军二个军102个营二万五千人,兵分三路回师驱桂。
左路军由邓铿指挥,率洪兆麟、丘耀西两部。出诏安,取饶平、汕头为目的。然后经海陆丰收复惠阳。右路军由许崇智第二军全部组成,由永定进攻蕉岭、平远,以完全肃清韩江上游,占领梅州、兴宁为目标。直趋龙川,逼向河源。中路军由陈炯明直接指挥,叶举为前敌司令。率李炳荣、熊略、邓本殷、粱鸿楷、杨坤如等部,由平和而出官陂,迎战高陂桂军主力。以占领大埔、丰顺、潮州,与左路军合围汕头为目的。然后取河婆、紫金,与邓铿左路会合,挥师河源。10月29日清晨,粤军收复广州。11月6日,广东省议会推举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0年11日底,桂军残部被完全赶出粤境,退回广西。驱桂战役胜利结束。邓铿以粤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兼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的身份,全力辅助陈炯明建设广东模范省。
三、留守广东,尽忠职守。
1921年6月13日,陆荣廷奉徐世昌之命,分兵三路进攻广东,意在征剿孙中山的广州军政府,及其“非常大总统”。陈炯明不愿战火途炭南粤,率师反击,征桂。邓铿留守广东,尽心尽力。遵陈炯明令,调派一师参谋长陈可钰组建警卫团任团长(营长叶挺、薛岳、张发奎),拨付200万元,随孙中山北伐。对于孙中山私下要飞机及再增加北伐军费400万元等要求,邓铿不敢自专,婉言谢绝。
邓铿留守广东,与马育航、钟秀南等其他留守官员通力协作,后勤调度有方,为征桂战役完胜,以及陈炯明署理两广提供了切实保障。
1922年3月21日,邓铿偕谢持赴港迎接段祺瑞代表周善培返粤。周善培是衔命来广州调和孙陈矛盾。邓铿在石龙与政务厅长古应芬(胡汉民亲信)通电话唤汽车,半小时后在广九铁路大沙头站突遭暴徒狙击,弹贯胃部。陈炯明闻讯赶来,亲自送往韬美医院救治。23日终告不治,终年37(虚龄)。陈炯明含悲主丧,邓铿忠魂安息于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一侧,立碑存世。生死之交,历历在目。陈炯明离穗赴惠隐居,邓夫人亲自相送,挥泪惜别。
四、身后荣哀,可歌可泣。
谁是暗杀邓铿的主谋?据现有史料,暗杀邓铿的子弹(毒弹),暗杀手法,与暗杀陶成章、宋教仁、程璧光一模一样。邓铿殉难也成为民国悬案。邓铿殉难,良佐远去,陈炯明痛失左膀右臂,粤军内部缺失了一个平衡的支撑点,则是不争的事实。
自1911年11月1日淡水农民起义爆发,到1922年3月21日在广州广九火车站遇刺殉难,邓铿与陈炯明携手并肩,为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振兴中华民族,历尽艰辛。邓铿矢志不渝辅助陈炯明建设闽南模范小中国和广东模范省,勋名卓著。
邓铿一路走过的足迹清楚显示,离开陈炯明慧眼识珠,委以重托,邓仲元的功勋就无从说起;离开邓铿尽心辅助,陈炯明的成功就不那么容易。邓铿与陈炯明的关系,是血肉相联,实实在在的兄弟加同志。
第一师辖下有李济深、蔡廷锴、陈济棠、邓演达、陈可钰、叶挺、薛岳、张发奎等一大批著名将领;1932年1日28日,以粤军第一师为班底组建的十九路军,在蔡廷锴等原粤军将领指挥下,发起震撼人心的上海“淞沪战役”,痛击日寇,一洗4个月来蒋介石政权不抵抗的耻辱。粤军第一师享有“中华第一师”之美誉名至实归。
陈炯明赴惠隐居。孙中山入主广州,在邓铿墓碑留“邓仲元之墓” 手迹。逝者为大,无可厚非。
1927年,李济深提议仿北京文华殿、中西合璧建筑装饰兴建仲元楼,辟为图书馆,纪念老上司邓铿将军。1929年(民国十八年) 仲元楼奠基,1930年建成。坐北朝南,大楼占地面积253平方米,总面积76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富丽典雅,具有民族特色。建成以来,始终未正式对外开放。只有仲元楼供世人凭吊。
陈济棠主政广东。1930年间,惠州西湖建仲元亭,怀念家乡英雄。1934年春,胡汉民、刘芦隐、任中敏等筹办仲元学校(私立高中),纪念威名显赫的邓铿将军。1942年,更名为“广东省立仲元中学”。1980年,复名为“广东仲元中学 。1998年,私立仲元中学改为全日制高中。2008年列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功德耀日月,英名壮山河。邓铿(仲元)将军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