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463|回复: 1

[人物] 钟敬文在梓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3 11: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823111926.jpg

钟敬文在梓里
文/戴镜兵   图/翁成君

1925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炙热的太阳烧烤着大地,热浪笼罩在天地之间。从田间劳作后回家吃午餐的梓里群众,饭后纷纷走出闷热的房间,来到村头古榕树或古芒果树下乘凉。
正在此时,一位20多岁,高大英俊、文质彬彬的年轻人走进了梓里村。年轻人进入村庄后,径直向人们乘凉的古芒果树下走来。
热情的梓里人,看到走进村庄的虽然是陌生人,依然主动向他打招呼。年轻人脸带微笑,主动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公平的钟敬文,下乡采风路过宝地,看到此处风景如画,想进来欣赏欣赏。”
族长连忙搭话:“钟先生过奖了,山野村夫不懂礼仪,若有不敬之处请谅解。”

微信图片_20220823111925.jpg

敬文先生忙道:“那里,那里,打扰大家了。”
正在此时,村中窜出一群孩子,他们手持竹杆或纱网,纷纷向古榕树下跑去。
敬文先生问村中老者:“还没有到放暑假的时候,这群孩子怎么到处乱窜?”
族长对敬文先生说:“村中聘请的先生,前几天另谋高就了,一时半会找不到老师,所以,孩子们不用上学,所以到处乱窜。”
敬文先生毛遂自荐:“我本想到汕尾文亭小学任教,既然村中没有老师,我暂时留下来,你看如何?”

微信图片_20220823111930.jpg

族长听后,喜上眉梢,连连向敬文先生致谢,并领着敬文先生来到村中的小学堂。敬文先生看了小学堂后,对族长说,此学堂太窄,不利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会影响师生的情绪。村中如有其他闲置房屋,最好把校址搬迁出来。
族长领着敬文先生来到翁姓祠堂前,指着祠堂对敬文先生说:“此乃本姓祠堂,改为学堂可否?”
敬文先生站在翁姓祠堂前,认真审视一番后,抬腿走进祠堂内。翁姓祠堂空间开阔,光线充足,是读书的好去处。敬文先生对族长说:“校址就选在此处,把学生桌椅搬过来,略加改造就可以了。”

微信图片_20220823111928.jpg

第二早上,梓里村的翁潭长、翁佛华、翁潘、翁庸侯、翁颂等等少年,迎着初升的朝阳,背着书包,来到了翁姓祠堂上学。敬文先生早已把一切准备妥当,迎接着同学们的到来。
从此以后,梓里村无论男女老少,都叫敬文先生为“钟校长”。
钟校长在简陋的黑板上,写下了《父母好》的诗句。第一节课,教室里响起了师生们饱念深情的琅琅书声,书声随风飘出教室外,引起了梓里村民的注意,许多村民身不由己地来到教室处,侧耳倾听,用心感受。只听得:

微信图片_20220823111934.jpg

父母好,父母好!
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
儿在娘腹未分娩,
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
娘命如到鬼门关。
儿落地时娘落胆,
好似钢刀刺心肝。
赤身无有一条线,
问爹问娘要吃穿。
娘坐一月罪受满,
如同罪人坐牢监。
把屎把尿勤洗换,
脚不停来手不闲。
白昼为儿受苦难,
夜晚怕儿受风寒。
倘若疾病请医看,
情愿替儿把病担。
对天祷告先许愿,
烧香抽签求仙丹。
父母好,父母好。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
山感地恩,方成其高峻;
海感溪恩,方成其博大。
天感鸟恩,方成其壮阔。

微信图片_20220823111931.jpg

书声到此停顿,教室里一片寂静。钟校长泪流满面,学生们一脸茫然。师生谁都不说话,教室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静,静得可以听到每一个人的心跳声。
教室外侧耳倾听的族长,不知道教室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推门而入,看到钟校长表情凝重看着前方,而学生们端坐在座位上,双目注视着钟校长。族长的进来,让钟校长忽然回过神来,他连忙向族长解释说:“刚才带同学们朗读《父母好》,让我想起了年迈的母亲。我为了理想与生活,丢下母亲孤独一人。几个月没有回家,好是思念母亲。”
族长通情达理,叫钟校长明天回家探望母亲,并对钟校说,最好把老母亲也带过梓里来一起生活,过几天回来上课也不迟。
第二天,族长为钟校长准备了许多礼物,让他带上回家探望母亲。
十天后,钟校长怀着愉悦的心情并带着老母亲回到了梓里村。族长专门在学堂附近找了间房子让钟敬长和母亲一起居住。
钟校长除了给孩子们上课,剩下的时间总是陪伴在母亲身边,每天黄昏,梓里的大街小巷,古榕树、古芒果树下,池塘边都留下了钟校长陪母亲散步的身影。每晚休息前,钟校长一定要给母亲洗脚,此情此景,给梓里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梓里村一些平日里对父母亲不孝顺的人,自惭形秽,纷纷转变对父母亲的态度。从此,梓里村民以钟校长为榜样,代代相传,孝顺父母变成了大家的共同认识。
半个月后,钟校长才亲自送母亲回公平老家。

微信图片_20220823111936.jpg

钟校长不但见多识广,而且对民间文学有特别深厚的造诣。梓里村内有一北极真武庙,族长请钟校长写一对联。钟校长略加思索,挥毫写下:帝德英灵荫梓里,神威厚泽普万民。此对联历经岁月风霜,时至今日,依然镶嵌在神庙前。
钟校长不但学贯古今,还特别擅长写各种民间故事。他的业余时间,不是进乡入户寻找民间故事,就是爬山涉水寻找各种遗址。
钟校长经常带领着学生在古榕树或古芒果树下,讲他从民间采集回来的故事,比如《猪哥精》、《憨仔婿上厅》、《老虎外婆》、《贤媳妇》等等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情节总是让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
钟校长从公平探亲回到梓里村时,带来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头部椭圆,喙钩曲,喙部上方有蜡腊,羽毛光艳,性情活泼,叫声清脆。鹦鹉的奇姿丽质、顽皮可爱深深地吸引着钟校长。钟校长常常对着鹦鹉长时间不言不语。有好奇心的同学问钟校长,此鹦鹉如此可爱,是哪里买的?钟校长对同学说:“这是我陆安师范毕业时,一位女同学送给我的。”似懂非懂的同学只好“哦”一声,以示明白。其实,钟校长的内心世界,又有谁懂得。
不久,鹦鹉因病死亡,钟校长很是伤心。他带领着同学们把鹦鹉葬在梓里村外的小山丘上,并为鹦鹉作墓碑,碑上写着:“鹦鹉娇萍之墓”。墓碑前,钟校长喃喃自语:“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不久,钟敬文先生受聘汕尾文亭学校教务主任,他安排好梓里村学校的事务后,收拾行装,向汕尾出发。
后来,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受到世人的敬重。他在梓里村从教8个月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特别是梓里村民,更是对敬文先生怀念有加!

本文参考翁烈辉先生《广东梓里一一追寻“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的文踪杰迹》一文。在此向烈辉先生致谢!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东溪口之战的英勇背影 ——记海丰可塘卓氏一
[三唯论点] 向阳而生,逐梦前行
[三唯论点] 革命征途上的璀璨星辰 ——记坚强的革命战士
[三唯论点] 做一名合格的红色宣传员
[三唯论点] 笑看风云,静赏花开
[三唯论点] 立冬赋

发表于 2022-8-24 13:51:1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向“中国民俗学之父”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