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2-9-28 10:12 编辑
小议教师节择日
陈治赠 2022年9月28日
设立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师恩难忘。
设立教师节,具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代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吕氏春秋·尊师》中说“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摘自网络)。至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理念在民间依然根深蒂固,可见教师在中华大地的崇高地位。
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没有教师节的称谓,只有感天动地的拜师日。拜师日代代传承,沉淀成隆重的拜师节,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现时所称的教师节,与传统的拜师节一脉相承。故而,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的历史悠久,属于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
一、古代社会传统的教师节,择定农历8月27日孔子诞辰日。
据《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小师》记载:“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乐祖指先师,瞽宗是商代学校的名称。《礼记·文王世子》说:“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学校每年都要按四季设置酒食祭奠先圣先师。学生还要在端午节、中秋节、年节(现称春节)和孔子诞辰、塾师生日(俗称三节两寿)给老师各加送束脩(十条腊肉)。这是古代教师节不可偏废的传统礼仪(摘自网络)。
古代教师节,起源于春秋末期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公元前478年,孔子逝世第2年)。定型于汉高祖刘邦。据班固《汉书》记载,汉高祖12年(公元前195年)11月,刘邦从淮南返回关中途中,专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礼(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位亲临孔庙祭祀孔子的帝王。此后,每到孔子诞辰(农历)都要举行祭孔仪式,这一天俨然成为“法定”的教师节,代代传承(摘自网络)。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祭孔拜师的仪式和规格更加隆重。据网络资料,汉明帝刘庄是尊师重教的典范,他即位后,尊桓荣以师礼,亲自到桓府,让桓荣面东而坐,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桓荣年逾80岁后,常常生病不起,明帝派太医去为其治病,并亲自前往看望,当车辇到了桓府所在的街道时,明帝就下车步行。桓荣寿终,明帝亲执弟子礼,作孝服为其举哀。明帝礼尊恩师,彰显师生之谊,为天下树立尊师重教的表率。永平2年(公元59年),明帝颁旨在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朝廷及各地方政府都在学校中祭孔,地方官员也纷纷效仿。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教师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据网络资料,唐朝建立后,武德2年(619年),唐高祖李渊诏国子监立周公庙和孔子庙。自武德7年(624年)后,按时举行祭孔典礼。唐宋时期,除了举办隆重的祭孔仪式外,国子监、各书院及各地方政府还会在学校中选拔工作优秀的学长和学正,呈报到朝廷表彰奖励。
明清时期,祭孔被称为“国之大典”。顺治帝定都北京后,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这一天,各个书院、学府的教师薪酬会增加,成绩优异者还有希望被授予官职(摘自网络)。
二、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遭遇冲击。中国近现代的教师节,日子有过多次选择(下列史料摘自网络)。
1931年,教育家郃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这可能是中国社会首次有了教师节的称谓,在中国各地产生了強烈的影响。为何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笔者目前找不到史料依据。
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农历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1947年8月27日,发行中国第一套教师节邮票,共4枚,图案内容为孔子像、孔子讲学的杏坛、孔子墓、孔府中大成殿。
1949年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
1951年,新中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作为中国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名存实亡。
1981年3月,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四次会议,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时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和方明(时任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分党组书记)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建议以5月5日马克思的诞辰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方明和中国民主促进会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可能高层有将教师节与某个节日合并的意向,12月15日,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和钟敬文、启功、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等教授联名,联合提议设立单独教师节的诉求。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教师节重建首年,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致全国教师的信》,中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期间,全国有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尤其是北京师范大学高举教师万岁的巨标,感动全国,令人心潮澎湃。
三、确定阳历9月10日为教师节,日期存在争议。
从2004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最具代表性。他认为,重新设定的节日是由现代人自己择日的,就应当考虑这日子是否有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接续历史传统。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该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阳历),这个日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摘自网络)。
四、笔者微言,支持上述专家学者的说法。理由:
其一、中国历史上的阳历9月10日,没有与教育相关的值得纪念的事件发生,缺少教师的特点。没有接续历史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二、定9月10日(阳历)为教师节的唯一理由是: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事实是,9月10日前后是学校、老师最繁忙的时间段,学校、老师哪有闲情逸致过教师节?
其三、重建教师节是喜事,择吉呈祥是中华优良传统。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举世哀悼。选择毛主席忌辰第2天,悲哀痛切泪未干的悲日为教师节,与传统习俗背道而驰。9月10日之后有不少吉日,如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重大决议,制订建国《共同纲领》(共60条,文化教育政策有9条),组建中央人民政府,是毛主席宣告中国人民从此起来了的好日子。会议期间任何一日,都是历史文化内涵充溢的吉日。为何偏偏选择毛主席逝世第二天国人痛定思痛、悼念情切的悲日为佳节?试问这一天国人该哭还是该笑?让师生们情何以堪?
其四、恢复9月28日(阳历)孔子诞辰为教师节,既有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深远意义,又有避开新生入学最繁忙的时间段,与欢度国庆长假接轨,双节同贺的现实意义。据天文学家推算,我国中秋节与国庆同日,在21世纪有4次,即:2001年、2020年、2031年和2077年。择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稍作调休,又有国庆、中秋、教师三节同欢的喜庆机遇。(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