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3184|回复: 1

[议政] 消失了的“朋友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17 08: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2-10-17 08:22 编辑

去年整整一年,没有在“朋友圈”发什么内容了。之前很喜欢刷朋友圈,特别爱看朋友们分享的鲜活日常。那时我体会到了朋友圈的含义:朋友圈的英文名称是“Moments”,意思是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晨雨1.png


可现在的朋友圈渐渐变味了。朋友圈很难再有真实的情绪,更多是一些链接、风景、三天可见的灰线……关闭了朋友圈的窗口,开始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相信大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从朋友圈消失。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朋友圈,不是真正的朋友圈,所谓的微信好友,也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

晨雨.png


发朋友圈的人,“包袱”太重。有次午休的时候刷朋友圈,一个朋友发了一条很丧的动态,我打完字刚想安慰,结果显示该内容已删除。其实也懂,发朋友圈的动作是情绪宣泄,发完之后删除,是不想被人看到脆弱的一面。


晨雨2.png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成年人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掩盖情绪”。不是说不能丧,不能不开心,而是要明白,很多事情太过情绪化也无济于事。如果说,删朋友圈是成年人的情绪包袱。那么“拍照5分钟,发圈2小时”则是另一种包袱——太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


晨雨3.png


有一个朋友,有次和她组队去旅游,刚到目的地,她就拍了很多张照片。亲眼看到她从几百张照片里精选出几十张收藏,再层层把关筛选出9张,之后再通过各大修图软件进行雕琢。等到一个她认为能获得许多赞的时段,精心排序,按下发布指令。之后她时不时掏出手机查看留言和点赞数。过了一会她对点赞数不太满意,又删除,再重新编辑发九宫格……几番折腾,大半天过去了,旅游体验感几乎为零。


晨雨4.png


一个人花费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多,这个人就会越不快乐。社交媒体是“拟态环境”,展示的是加工的生活。而随着你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你就越来越在意是否得到别人的认可。周而复始,发朋友圈就变成某种让你焦虑不安的负担。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退休并非万事休
[三唯论点] 汕尾家长,做好两项家教准备工作就好
[三唯论点] 汕尾很干净
[三唯论点] 惊心动魄的一幕
[三唯论点] 老同志了,留个好样给单位
[三唯论点] 汕尾全民节水,要从娃娃抓起

发表于 2022-10-18 1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太无聊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