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2-10-24 07:56 编辑
退休人士当中,有许多人工作经验丰富、身体条件尚好,如何管理使用才能避免人才浪费?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有的还未退休,就陷入了懈怠松劲的状态。如何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关键在人才。怎样向扶贫一线精准输送人才,壮大基层组织?当这两个问题碰撞到一起时,有的地方开始了探索。有的地方择优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含退休干部、非领导职务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
比如,刘年生刚退休不久就选择回到家乡红旗村担任村支部书记,两年前,他的这个选择一度让人感到不解,“这个局长是不是脑子生锈了?”如今,在刘年生的带领下,红旗村再度找回上个世纪的荣光,由一个人心涣散的弱村变为一个班子团结、蒸蒸日上的真正“红旗村”。
这样的改变,源自两年前在市领导干部中激起千层浪的一纸“招贤令”:从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退休、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中,选派人员到农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任期3年。在“招贤令”的感召下,吸引了166名65周岁以下、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报名。最终48人经过层层选拔,变身一线攻坚队长。
“都退休了还不好好享清福,跑到农村折腾啥?”“退休前到农村去发光发热,也挺有意义的!”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周继昌没有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关键期,需要一批有能力、有资源、有经验的同志来挑重担。恰恰有些农村又面临选不出高素质干部的尴尬,双方一拍即合。党务干部进弱村、经济干部进穷村、政法干部进乱村。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和个人优势,争取做到人岗相适、精准配对。他们给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也带出了一批好队伍。
和刘年生一样,刚从纪委机关退休的陈和平,顶着原正处级调研员的光环,来到浦湾村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和平带领村干部们建好新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修通原三个村之间的公路,兴修了几个大型水塘水利工程。村主任姜福林感慨,过去村干部觉得没事干,现在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其实,只要梦想在,几岁去追,都不晚。特别是退休的党员干部,如果身体允许,完全可以继续发挥余热,继续为党工作,为民效劳,为国分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