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总产值34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3亿元,工业投资33.31亿元,技改投资17.44亿元;成功获批省级电子元件及显示器件特色产业园和省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区……攀“高”逐“新”,跳动的数据,耀眼的荣光,映照着汕尾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拼搏担当,记载着汕尾高新区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铿锵步伐。 立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万亩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大平台部署和对高新区“三个定位”“五个再提升再突破”的要求,紧盯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纵深推进市委“三六九”工程,大力推进“三促”攻坚行动,交出了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发展韧性持续彰显的亮眼答卷。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过去一年,该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1+5+X”重点项目服务机制和领导挂驻联系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双进”,着力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扩能增效,加快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该区以“专班服务”护发展,抓细抓实专项推进,着力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去年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11.81%。针对企业开工、投产、验收等环节,该区靠前服务,全力推进“三促”行动,着力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实现工业总产值347.5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27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实现产值171.13亿元。 该区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发展,积极推进湾区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打造主动承接广州、深圳等地产业外溢前沿地带,近两年新引进 “双区”项目59个。去年成功摘取了省级电子元件和显示器件特色产业园、省级加工贸易转移园两块省级牌子。同时,通过探索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的产业集群建设模式,围绕“产业图谱”进行精准招商,打通上游支撑及配套项目、中游制造项目、下游应用项目,重点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约引进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01.1亿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锚定“高”“新”二字,该区奋力打造科技集聚地,创新孵化器。 该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聚焦聚力抓创新,加快建设一批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体系。两年来,柔性引进创新创业团队4支,引进高层次人才产业项目2个、高层次领军人才1名,实现全市引进高层次领军团队“零的突破”。同时,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87名,引进大学生1039名,引进产业工程师349名,与8所高校签订人才共建、产学研合作协议,全力构筑创新人才集聚地。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该区大力推进企业开办、项目落地和经营便利化,落实好惠企政策,破解企业落户、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持续将“店小二”式服务进行到底。 该区坚持“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办理业务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证通办”,对已授权的18项行政审批授权全面压缩办理时限,受理企业项目投资备案36宗,全部一天内办结。坚持“让企业少跑腿”,采用“预受理”“容缺审批”和“并联审批”方式办理审批事项37宗,全部在规定时限办结。同时,全面落实“1+5+X”工作协调制度,建立“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机制,设立服务专班,精选服务专员,贴身服务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入园、落地、建设、投产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2022年,该区服务入园企业注册公司26次,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累计约5600个,协助园区企业共融资11255万元,帮助企业争取省市奖补资金共1487万元。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汕尾高新区将紧紧围绕“1+4”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全面统筹,聚焦发力,不断在“招商、拓容、增效、创新”四个方面提升实效,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争当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排头兵为目标,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奋力开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通讯员  彭骏 来源: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