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韩娱,铁打的宋慧乔。 有的人是烟火绽放,昙花一现,而有的人却能始终盛放,鲜衣怒马是她,灯火阑珊处仍旧是她。 这是一个关于花期的问题。 无论为人还是演戏,花期都很重要。一个能将自己的花期维持得很长的人,必定是一个长期主义者。而宋慧乔经历了新人辈出的争逐,走过了人生境遇的跌宕,她却始终盛开,不曾枯萎。 她做对了什么? 谈及一位女演员,不应该先谈美貌,除非她的美貌是“现象级”的。作为韩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宋慧乔拥有现象级的美貌,很多人对韩国女生的认知就是宋慧乔。 宋慧乔的脸几乎躲开了所有的流行元素,大眼睛、高鼻梁、 花瓣唇。她的五官纯天然,却像精心丈量过一般协调舒适,精致娟秀,她的嘴唇曾是韩国本土的整容模版。宋慧乔也不是氛围感美女,即凭借氛围取胜,她的脸实在能打得很,越素越漂亮。作为女明星既能清纯自然,又可以暗黑、性感,这样的可塑性让她深受高奢品牌喜爱。 每一位韩流人物都创造过“销售神话”。比如《来自星星的你》里全智贤让YSL方管52号和Jimmy Choo水晶鞋断货。在宋慧乔的故事里,除了本土品牌的影响力,很多人难忘那支步步高音乐手机的广告,因为她不想转台。 对于美人来说,保持美貌是一种智慧,美到40岁绝非易事。很多年轻时风华绝代的美人,人到中年灵气尽失。对于宋慧乔来说,她一直保持着自己最特别的「自然感」,以至于“乔妹”二字总是不过时。 《黑暗荣耀》里的文东恩已经摆脱了“韩式演技”,很多剧情片段可以说明问题。 东恩与母亲的决裂戏是平静无波的河水里投入的一块巨石。在燃烧的屋子里,女儿再也无法忍受母亲的加害,她撕下了自己为母亲蒙上的最后一层遮羞布,并对这种绝望本身感到一丝庆幸。“你怎么能跟毁掉我人生的女人串通在一起?你怎么能再一次地舍弃我?你不准笑。妈,谢谢你一点也没变。”这样的宋慧乔是第一次见。 宋慧乔对东恩的气质塑造得很好,她身上带着一种沉重的疲惫感,极少有卸下担子的时刻,偶尔真情流露的瞬间令人感到怜惜。其实宋慧乔对于演技一直有野心。以往拿奖时她总是拿人气奖更多,而不是最佳女主角,对于有上进心的演员来说,演技越攒越多。 2013年宋慧乔回归电视剧,拍摄了《那年冬天风在吹》,她在其中饰演患上了“隧道视觉障碍”的盲女吴英。吴英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想活下去的人,她拥有财富、权利,却没有亲人与朋友,像高墙上的公主。赵寅成饰演的吴树假冒吴英的哥哥,给予她亲人的温暖与关爱,慢慢融化了吴英的心。吴英必须在这场阴谋与爱情中做出选择。吴英的矛盾和挣扎,坚强与脆弱,在宋慧乔自然的演技中得到诠释。 宋慧乔还曾跑到香港拍电影。在王家卫执导的《一代宗师》中她饰演叶问的夫人张永成,全片拥有6分钟左右的戏份。王家卫说张永成在电影中代表的意义是「归宿」,她充满东方女性的沉静、平和、勇敢,她视爱人为信仰,视家庭为城池。宋慧乔在昏黄的电影光影里美如秋叶,余韵袅袅。 宋慧乔出道初期走的是“甜妹路线”,那条路她也走得很好!回头看《浪漫满屋》里满脑子浪漫想法的“菜鸟作家”韩智恩,这个女孩也拥有许多被爱裹挟,情绪破碎的时刻,她也需要演技来诠释。傻白甜也需要演技。 宋慧乔曾限于「偶像剧」困境,而她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打破这种困境。 在百花齐放的韩娱,宋慧乔怎样看待被比较?在采访中她说, “20多岁的时候确实在女同事之间很难有更亲近的同僚关系,就算不是自己本意,也经常被拿来进行比较。等过了20岁,到了30岁中旬,就真的觉得那些竞争徒劳无益。” 作为女演员,她的女性意识也在觉醒。她说,“我也想象过和全度妍、金惠秀前辈合作的场面,很好奇前辈们是用什么方式来展现演技,也很好奇站在她们面前的时候,我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很期待那种女性不是花瓶,而是互相之间展开势均力敌对手戏的情节。我不相信女人的敌人是女人,就算是敌人,互相尊重就可以了。属于我的就感到庆幸,如果是属于别人的那就放手。” 这也许可以作为宋慧乔和韩素希一起拍《自白的代价》的理由。身为演员,如果不对时代的趋势感受敏感,那便很难成为流行本身,“双女主”便是其一。 宋慧乔不是没有试错过,但她是一个允许自己试错的人,试错之后便会及时调整路线。“姐弟恋”题材《男朋友》和“独立女性”题材《现在正在分手中》反响平平(但收视成绩并不差)之后,她立刻和金牌编剧金恩淑合作《黑暗荣耀》开始复仇。 没有绝对正确的路线,只有及时调整后相对正确的选择。 在宋慧乔的职业生涯里,「争议」是另一种阻力。她的cp,她的恋情,她的婚姻……出道以来从来不缺少流言蜚语,但用实力证明了流言只是流言,无形无状,也无法伤人。宋慧乔在演员之中也并不算高产,仔细算算在30代时她拥有不少“神隐期”、“空白期”。而这些时间里她或遭受冷遇,或醉于生活,但始终没有让自己停下吧。 允许自己空白,才有颜色进来。 宋慧乔的花期为什么这么长? 一、 接受不同年纪的自己 。 二、 事业心强,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实力。 三、 允许自己有空白期。 真正花期长的人都有耐力跑完这场马拉松。 图片来源: 新浪微博 / Ins / 豆瓣
来源: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