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螺村崭新整洁的彩虹村道。
初夏的高螺村令人心旷神怡,走在崭新干净的彩虹村道上,微风拂脸,绿树掩映,草木含香,一座座屋舍整齐排列,一个个整洁的庭院四溢花香,一条条柏油路连村入户…… 近年来,海丰县大湖镇高螺村坚持以党建引领,聚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主线,因地制宜发展“鱼塭经济”,激活生态旅游业,拓宽增收路径,开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为稳定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宽致富道路,实现美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高螺村狮地山栈道。 扮靓村容 美化村貌 高螺村位于海丰县大湖镇西部,紧靠东溪及螺河出海口交汇处,三面环水,生态环境优越,养殖业发达,盛产明蚝,是大湖滨海生态示范带起点上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 在新农村建设中,高螺村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充分发挥乡贤力量,凑资200多万元修建村内生活用水排污沟500米、修整了村道路及村内路灯线路600米、铺设了村广场旷町,并修缮了大理石水池护栏200米。现如今的高螺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美化,乡村风景更是如诗如画,乡村文明和谐之花在此处绽放。 水里捞“财” “蚝”情四射 每到春节前后,高螺村的养殖户都会忙碌起来。海上的渔船来回穿梭,围海堤旁人群攒动,地上摆满了各种生蚝的加工工具,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此,将生蚝洗净、开壳、清理,清脆的撬蚝声在四周回荡,交织成美妙的音乐。 高螺村地理位置独特,港湾星罗棋布,溪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生蚝养殖业发达。 产业强,百业兴。为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高螺村发挥生蚝养殖业优势,大力拓展生蚝业养殖,目前,有从事生蚝养殖户200多户,养殖面积5000多亩,年产生蚝约500吨,年总产值可达4千多万元,带动15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高螺村主要养殖的生蚝品种为晋江牡蛎,由于产品具有肥度高、酥甜的品质,深受顾客青睐,产品销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我承包了东海湾鱼塭1000亩,以养蚝、蟹、虾为主,实行高密度养殖(吊养),1亩可以养蚝4000斤,一年可以养蚝40万斤,收入可达600万元!真正的是靠养蚝致富了!”说起养蚝,村内养殖大户郑文杰喜笑颜开。郑文杰是个地地道道的高螺人,通过生蚝养殖实现了致富增收,每年养蚝40万斤,收入600万元。郑文杰成功的养殖事例带动了更多的村户投入海水养殖业,极大地带动了高螺村生蚝养殖业的发展。 多元融合 “带”出商机 海丰县滨海生态示范带起于赤坑镇,终于大湖镇,全长21公里,以赤坑段“乡村田园+红色文化”和大湖段“滨海生态+妈祖文化”为主题,共建设14个重点项目。而高螺村是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大湖段的起点。 近年来,大湖镇聚焦“五大振兴”“八大美丽”,紧抓乡村“规划、建设、经营、治理”四篇文章,全力打造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特色资源为依托,生态景观格局为基底,整合禀赋资源与发展潜力,通过抓点、连线、带面,以示范带建设带动全域美丽,展现出一幅山水绿、环境美的生态乡村画卷。 高螺村内有古渔港、湿地亲鸟乐园、红树林浮岛景观森林等自然景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该村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借示范带建设的“东风”,将村内各景点“串珠成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渔塭经济”。 高螺村辖内还建造了古渔港码头、登山道、观鸟台、观景台、木栈道等人文景观。该村“借梯登高”,因势利导,利用滨海生态休闲精品线路,走出一条文旅结合的致富路径。 为提供更优质的休闲旅游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的风光,该村还打造了游客服务中心,将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的高螺小学旧址进行整体改造:将一楼打造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科普馆及农产品展厅,展陈面积约750平方米,内部配置5D影院、湿地环境、湿地鸟类展区及农副产品展示区等;将二楼打造为游客休息、餐饮区,具备咖啡吧、书吧、饮食等功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将三楼、四楼打造为住宿区,目前,该工程已进入扫尾冲刺阶段,建成后可为广大游客提供接待休息、旅游咨询、游程推荐、行李寄存等服务;在室外场地设立综合生态停车场地、休息休闲设施及生态植物观光区,并提供房车基地,满足游客驻足观景休闲、度假旅游的综合需求。 高螺村以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发展生态旅游和“鱼塭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宽村民致富增收渠道,现如今,高螺村依托旅游发展和养殖产业,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约为3.2万元。 “我们将充分利用当前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各类政策支持以及大湖镇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辐射效应,依托高螺村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古渔港、生蚝养殖场等优质资源,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垂钓、乘船等示范带旅游配套产业,打造种养游一体化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高螺村党委书记钟瑞会表示。
记者:洪笳荣
通讯员:曾国明 林彩红 吕嘉宇
来源: 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