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对照这一战略擘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奋战百千万,一刻也不能等、一刻也不能停、一刻也不能慢”。汕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持续兴起“奋战百千万、再造新汕尾”的热潮,努力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写意画”更好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全市上下在“百千万工程”的“大舞台”上,尽情奉献智慧和汗水,合奏一曲打造“百千万工程”汕尾样板的壮丽交响乐。海丰县仁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仁荣茶业研发技术部负责人杨汉盛就是其中的一名工匠,他刚获得2023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近日,记者来到海丰县海城镇南垭管区夏村仁荣茶叶生产基地,听杨汉盛讲述他的回乡奋斗故事。 五月的茶园,绿意葱茏,茶香弥漫。正值采茶季,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30余名学生走进仁荣茶叶生产基地,体验采茶的魅力和劳动的乐趣。这是基地与当地学校合作,向青少年普及推广茶文化的一项活动。记者见到杨汉盛时,他刚跟学生们讲解完茶叶采摘技巧。提起莲花山茶,杨汉盛侃侃而谈,言语之间透露着自豪感。“我们莲花山茶园土壤肥沃、温湿适宜,茶叶品质非常好。”他说,海丰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莲花山茶享有声誉,作为海丰人,从小耳濡目染。进入茶叶这一行后,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莲花山茶品牌“原力觉醒”,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2年,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杨汉盛,回到家乡海丰就业,刚开始从事其他销售工作,2015年因工作调动踏上了农业之路,他在一片片小小的茶叶里,找到了发展“代码”。“在卖茶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茶知识,也正是这个时候发现了茶叶研发的乐趣。比如,有些原料适合做绿茶,而有些适合做红茶,其实关键在制茶工艺。”杨汉盛说道:“如果茶青炒得不够火候,那茶叶泡出来就会有涩味;如果火候过了,就会有焦味。每一个工艺环节都会影响到茶的味道,所以说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销售转为研发,难不难?难!杨汉盛说,从自己决定要成为茶叶研发人员的那一刻起,他就从种茶、摘茶、炒茶、制茶等基础性工作学起,向采茶工人学习、向制茶老师傅讨教,定期到省农科院参加培训,对于所学的每一项技术、每一个知识点都反复推敲、反复验证、不断总结。水分怎么把控、温度多少合适、揉捻到什么程度最佳……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杨汉盛看来都是“大问题”。他总是认真细致地琢磨制茶工艺流程,经常在制茶车间内一待就是一整天。他说:“虽然我们基本实现了自动可控化生产,整个生产流程只要两三名工人操作就够了。但制茶不是简单操作机器就完成了,还要不断观察,根据各种情况变化在工艺上做出适当调整。”正是这种钻研到底的工匠精神,让杨汉盛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功转型为茶叶研发人员,成为市农业职业技术能手、省农业农村乡土专家,并入选为市农业乡土人才信息库一员。 多年来,杨汉盛时刻保持着专注和执着,不仅对茶叶品质不断钻研和创新,还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莲花山茶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他代表公司主持并参与《海丰莲花山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和项目方案的实施,参与海丰县农产品公共项目“海丰莲花山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实施,海丰莲花山茶标准化加工技术提升与新产品开发等;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开展莲花山茶品质综合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系列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工作,研发了首条海丰莲花山茶叶生产加工自动化设备线,待正式投入生产后,该生产线日加工茶青量达1000多公斤。同时,杨汉盛依托公司党支部、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基层骨干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团干技术人员,联合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现场指导生产、种植、培训等活动,提高员工制茶技术水平,提升“海丰莲花山茶”的品质和竞争力。 海丰县仁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仁荣茶业作为当地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开设了益农信息社,杨汉盛借此平台积极组织周边农户和个体合作社参与相关茶叶种植、制作等技术培训,免费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合作社种植发展茶叶产业,逐步形成“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农户”合作联动模式;与周边农村村委会签订联农带农合作协议,解决周边农户加工和销售问题,使农户每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用茶叶托起当地百姓的共富梦。 奉献“百千万”,工匠作示范。杨汉盛表示,将在“百千万工程”中做好示范,服务茶叶产业发展,为汕尾高品质实施“共富共享”示范工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奉献应有力量。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见习记者  高晴晴
来源: 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