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GDP万亿级以上城市。其中,汕尾与深圳的“距离”最近。从2008年因成立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结缘,到2011年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启“飞地经济”改革试验合作,再到2013年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特区带老区”的动人佳话不断上演。
十年帮扶后,汕尾尝试作出“回报”。“以前我们提出的是‘汕尾所需、深圳所能’,现在我们同样也要考虑‘深圳所需、汕尾所能’,把之前的单向帮扶朝着高质量的双向奔赴奔去。”汕尾市委书记逯峰说。于是,汕尾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机制共活”为抓手,全面接轨深圳。
1月20日,深汕两地又迈出“双向奔赴、互利共赢”新步伐,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旁规划建设的深汕合作拓展区内打造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合作园,按照共建共享共管模式,由深圳负责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汕尾负责土地供应、社会管理、配套服务,依托比亚迪等“链主”企业,重点承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
与此同时,汕尾加快制定出台《汕尾市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拟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税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成长期、全链条服务的保驾护航。一连串动作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汕尾将全面参与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建设,“吃干榨净”上下游配套产业链。
合作不止于深汕。“奔向海陆丰,只需一粒钟”。随着广汕汕高铁的开通,汕尾正式融入广州“一小时交通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高铁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将加快流通。建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对汕尾吸引更多知识、技术、人力资本、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汕尾坚持高水平建设“1+1+3”产业承接平台,加快推进高新区汕湾一号超级工厂、临港产业园二期、陆丰五金配件产业园、海丰生态科技城、陆河产业园北部建设区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重点推进深汕合作拓展区和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探索设立产业、科技“双向飞地”,打造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