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9354|回复: 0

[论汕尾] 失信于人的后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4 23: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无信不立",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告诫。诚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人的为人之本,是一个组织、单位、团体的合法性和群众基础。从商鞅立木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历史长河中,诚信与失信的故事不断上演,警示着后人:失信于人,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商鞅变法时期,为取信于民,在都城南门立木,承诺有人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两。众人不信,无人行动。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终有一人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立即兑现承诺。这一举动,让百姓看到了变法的决心,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民不可欺,一诺千金。"诚信,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而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当真正的外敌入侵时,点燃的烽火再也无法召集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失信于民,就是在动摇国家的根基。正如《左传》所言:"信,国之宝也。"失去诚信,就如同失去了立国之本。

在现代社会,诚信依然是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纽带。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企业失信于民,不仅导致企业破产,更重创了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失信不仅会毁掉一个企业,更会动摇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拖欠工程款和违约占用土地的山西某市和广东某市;未兑现乡村教师专项奖励资金的江苏某市;说得好好的,突然就取消了、停止了……这些都是破坏了双方的信任关系以及影响相关单位、组织、团体的信誉和形象的。正如古人所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古至今,诚信的始终是立身处世之本,治国安邦之基。失信于民,轻则失去民心,重则动摇国本。一个地方也一样,失信于人,失去的必定是公信力、信任度、权威和形象。在这个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我们更要珍惜诚信这一宝贵财富,让诚信之光照亮社会发展的道路。唯有以诚信为本,方能行稳致远。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对所见的婚姻观念的感受
[三唯论点]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请刹住孩子骑电动车或摩托
[三唯论点] 尝试用温柔的方式劝一些孩子好好读书
[三唯论点] 再提未成年人骑乘摩托车、电动车的事
[三唯论点] 离开这里去外面多看看世界
[三唯论点] 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说他们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