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1593|回复: 0

[论汕尾] 一枚硬币和一张折旧的小额纸币的双标的启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枚硬币的冰凉与一张纸币的褶皱,竟成了丈量虚伪的标尺。不管大家信不信,在我们这里确实能做到这一点。


那些在古旧王化未及之处滋生的病灶,在道德肌理未曾细密缝合的缝隙里,终究养出了见风使舵的皮囊。同是等值的琐碎,硬币在掌心便成了硌人的累赘,纸币在指间却化作勉强可忍的寻常,这般对铜臭的嫌恶忽深忽浅,对微末的鄙夷时有时无,不正是撕开体面后,最直白的灵魂褶皱吗?


人心的天平从不在等值处平衡,偏斜的刹那,早已把真实的斤两,掂量得清清楚楚。面对硬币或小额纸币的双标,犹如一面照妖镜把某些人的虚伪本性照得一清二楚。


有些人的算盘打得,连硬币落地的叮当声都盖不住。自己递出硬币时,能拍着柜台喊“这是人民币你必须收”,但凡商家面露难色,转头就撂下“再也不来”的狠话甚至暗地里憎恨;可轮到商家找零递硬币,他又能皱着眉摆手“不要,给纸币”,仿佛那几枚硬币烫了手。


换作纸币,戏码更是如出一辙:自己掏出的皱巴巴、带裂缝的零钱,商家若敢拒收,他能从“人民币法定货币”讲到“影响你生意”,道理能堆成山;可商家找过来的旧纸币,哪怕只是边角磨损的小额零钞,他又能嫌东嫌西,嘴上说着“又没断没破”的商家,在他眼里倒成了故意刁难的恶人。


这种“我给的就是钱,你给的就是麻烦”的双标,说白了就是想把自己当规矩的制定者,把别人当规则的服从者,然而自己却成了十分可笑的社会道德败坏者。街头巷尾,这般嘴脸,谁没撞见几回?


一枚硬币的递与接,一张旧钞的推与拒,藏着的哪是几毛几分的计较,分明是家教刻在骨子里的歪斜。教出的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面,倒是“我予即合理,人予即添堵”的自私。


自己抛硬币时理直气壮,别人找硬币时嫌恶避之;自己塞旧钞时振振有词,别人递旧钞时百般挑剔。这种“只许自己方便,不许他人省事”的做派,说到底是家教里少了道德的根,多了算计的种。


一个地方的发达与否,或许有千万种考量,但若是街头巷尾尽是这般双标的嘴脸,人人把自私当精明,将刻薄作常态,那纵有再好的机缘,也架不住人心的溃散。毕竟,一群只盯着自己脚尖的人,走不出宽阔的路。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接车
[三唯论点] 生条叉烧都比生这种货色强!
[三唯论点] 什么是“胎里坏”
[三唯论点] 预防“基孔肯雅热”,从认识它再到全员行动预
[三唯论点] 如果我们这里出现暴走团,请立马举报
[三唯论点] 一枚硬币和一张折旧的小额纸币的双标的启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