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仅四天的海丰总农会因何夭折?
恢复仅四天的海丰总农会因何夭折?——陈炯明在海丰(五) 陈治赠 2013年8月日 1924年3月17日(农历二月十三日),海丰总农会恢复,连续3天演戏庆贺。到了3月21日(农历二月十七日),海丰县长王作新贴出报告,宣布取消农会。复活仅4天的海丰总农会夭折,宣告陈炯明支持下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结束。 海丰当局为什么要解散海丰总农会? 一、彭湃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1924年4月1日彭湃在致上海刘仁静信中称:“此间农民组合,数日前被某要人面谕县长下取缔令——因疑农民有暗杀团发生及广州共产党之影响” 【《不朽的丰碑》第58页。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编,主编刘林松、蔡洛,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下称《丰碑》】。 第二种解释,1926年1月,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一文中称:为了庆祝海丰总农会恢复,决定在县城演戏3天。3月16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戏台搭好了,戏班也来了,将要开锣鼓,此时陈炯明叫人来叫我过去(将军府)。陈炯明说:“你们何必做戏呢?现在王县长因你们做戏之故,以致3天不出来县署了,他以为你们做戏他太无面子了,可否请你马上停止” ?或者“搬到乡下去做” ,彭湃断然拒绝。他说:“做戏是农民代表大会决定的,现在戏请定了,无论如何是不能辞退的。做戏并不是坏事,而民众以为乐的,难道农民终岁勤苦饭不准他吃得饱,戏也不准他看吗?这种无理的压迫,无论如何要反抗” 【《丰碑》第183-184页】 !3月17日,彭湃在县城龙舌埔召开农民大会,宣布恢复海丰总农会,据称赴会农民达7000余人。收到农民捐戏金的铜板装了几箩。彭湃到会并发表演说【《丰碑》第183、第785页】。当天开锣做戏。3月19日,演戏结束。3月21日,王作新以“私行集会” 、“妨害治安” 为由,下令解散农会。 第3种解释,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一文中又说,农会被宣布解散 “并不是因为做戏与否而争” ,“是因为农会之恢复与否而争” 。早在“农会酝酿恢复的时候,地主与绅士老早去迫陈炯明下令解散,并一方面去包围陈炯明的老母,要求其老母去解散农会” 。原因是“当农会酝酿恢复以前,他们已经是宣传农会与共产党及国民党有关系,去报告陈逆” 。陈炯明在将军府“对他们说:好,你们去解散他,但第一步不必用武力,次日王作新大贴其报告”解散了农会【《丰碑》184页】。据彭湃叙述,陈炯明说这番话的时间应是3月16日,这个次日应是3月17日,龙舌埔正在庆祝恢复海丰总农会演大戏。 三种解释,归结到一点,无非是说:陈炯明下令解散农会。二、海丰当局解散海丰总农会与陈炯明无关。 1、如果陈炯明要解散农会,又何必极力支持恢复农会? 彭湃说过:他自1923年12月中旬一回到海丰,就拿着“陈炯明一共打了十几个电报请我们去惠州” 、“共商革命大计” 的电报,结合陈炯明支持“惠潮梅农会”两件事大肆宣传,开始酝酿恢复农会。彭湃打出陈炯明的旗号,公开酝酿恢复农会。陈炯明有反对吗?没有!农会酝酿恢复阶段,海丰当局反对了吗?也是没有!王作新明确表示:“彭湃本人我是十二分佩服的” 。钟景棠则不仅邀请彭湃过府叙旧,辨白“农会本是好的,我很赞成”的一贯态度,而且致函彭湃,要其找铺头(商户)保领杨其珊等三位正在服刑的农会职员【《丰碑》175—179页】。 彭湃在海丰酝酿恢复农会,不排除有人持反对态度,也不排除有人向陈炯明诬告彭湃恢复农会与共产党及国民党有关的可能性。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说是受到举县拥护,才是非正常现象。有人反对,恰恰证明陈炯明支持彭湃恢复农会,所要承受的压力。陈炯明没有受反对意见所左右,也不理睬恢复农会是否与共产党和国民党有关,他一踏入海丰,就以鲜明的态度支持恢复农会。农会从酝酿步入恢复阶段。陈炯明以及海丰当局同样持支持的明确态度。否则,就无法解释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到恢复海丰总农会这种大好势头。 2、恢复海丰总农会,与广州国共两党都挂不上钩。 如果“农民有暗杀团发生” ,那么,海丰当局取缔暗杀团当属无可非议。至于农会有“广州共产党之影响” 或“与共产党及国民党有关系”之说,就有议论的余地。 查遍现有公开史料,彭湃自1922年4月间离开广州到香港,4月27日离港回海丰后二年有余,找不到他有再赴广州的记载。即使象发生了“七五农潮”这件事,也找不到彭湃有与广州共产党、国民党联系,或者广州共产党、国民党有派人到海丰找彭湃联络的痕迹。 人们不会忘记,1923年“七五农潮”发生,海丰当局一下子抓了25名农会职员,并且“通缉”彭湃。彭湃不是在第一时间往广州向孙中山求援,也不是向共产党求助。1923年12月中旬一回到海丰,是亮出陈炯明招牌为恢复海丰农会奔波,没有与国共两党发生联系的记录。两国共两党的影响又是从何说起?彭湃不辞劳苦,2次长途跋涉赴老隆找陈炯明求救。恰恰证明了彭湃开展海陆丰农运受到挫折时,只有陈炯明才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决定性的影响。 工农商学、各行各业、建立自治组织,是陈炯明推行地方自治的一项措施。但他反对拿劳动运动做政治本钱,不主张农会沦为政党政治的工具。1923年1月《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称:农会是“人类合群之天性,互助之精神,唤醒农民之自觉,而实行本会所规定之纲领为宗旨” 。纲领有4项内容: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丰碑》18页】。充分反映了陈炯明的主张。 事实上,彭湃此时还不是中共党员。据有关史料,当时的中共与青年团是没有隶属关系的两个独立组织。彭湃只与上海的刘仁静、施复亮保持联系,而与广州的共产党组织则没有联系的记载。谁都清楚,中共于1921年7月24日建立,“广州共产党” 在广东是公开的合法组织。1921年8月,彭湃在广州“会见陈独秀” 后,没有加入中共组织,何解?1923年9月,彭湃在致施复亮的信中称:“我以青年团只可做宣传的机关,还不可做革命的团体” ,“□□的共产党我不大明白,恐怕是当用吧” 。这就印证了一个事实,彭湃此时,对中共不抱好感,没有与广州中共组织发生联系。彭湃既不属共产党领导,也不归国民党管辖。何来“广州共产党之影响”? 从1922年4月中旬,陈炯明约彭湃到香港谈组织农会为起点,到1924年3月17日,海丰总农会恢复,整整二年,彭湃既没有在农会中公开倡言奉行三民主义或马列主义。更没有发生“打土豪分田地” 行为 ,也没有出现没收地主财产,不存在所谓“共产公妻” 的现象 。此时的海陆丰农会,尚未打上政党的烙印。与国、共两党扯不上任何关系。彭湃是到了1924年4月初,在广州转为中共党员,并加入国民党,当上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海陆丰第二阶段农民运动才与共产党及国民党搭上关系。由此证明,海陆丰第一阶段农民运动,无论是国民党还共产党,都没有介入。称海丰农会“与国共两党有关系”才遭解散,无法自圆其说。 3、陈炯明不在海丰,如何面谕县长下取缔令? 当时,由于孙中山与陈炯明已经决裂,政局迷离扑朔,陈炯明居无定所,分别在惠州西湖百花州、海丰、老隆、汕头、香港、福建等地落脚,其行踪为社会所特别关注,更为舆论捕捉的焦点。 “2月23日(即1924年农历正月十八日),香港电称:闻陈(炯明)昨(22日)由海丰返河源,通电各将领,敬(24日)前集河源开军事会议,林虎昨约同洪、翁、杨、叶、练、钟、刘等将领,由港回河源” 。查《汕尾市人文研究史料之二》 【第291页—295页。汕尾市人文研究史料编纂委员会编,林忠隹主编。1994年3月版】 :自2月22日(1924年农历正月十七日)至5月7日,逐日记载着时局动态,没有发现陈炯明有回过海丰的足迹。事实上,陈炯明自1924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七日)离开海丰,陈母等亲属也随着赴港。直到5月7日陈炯明才“由海丰阳(7日)抵潮阳,随(着)乘船赴汕头” 。也就是说,陈炯明自1924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七日)离开海丰,到同年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整整半年,陈炯明没有回过海丰,怎么可能于3月16日(即农历二月十二日)在“将军府”劝农会勿演戏、面谕王作新解散农会?所谓陈炯明面谕县长下取缔令之说,难以成立。
三、取缔农会布告有两个版本,明显露出造假马脚。 王作新解散农会的布告,原件目前无法看到。彭湃提供的布告有二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见1924年5月11日,彭湃(4月初转为中共党员)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时,在致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关于海丰农民运动的一封信》中,布告的内容是: “照得县属所设农会,去年因办理不善,违背章旨,业经查办解散在案,……顷闻外间有不逞之徒,复敢借端招摇,莠言惑众,殊属妨害治安,现奉陈总司令面谕查禁等因,自应遵照办理,为此布告属内农民人等,一体知悉。嗣后如有敢在外私行集会,借端煽动者,一经查觉,定即拘捕究惩,决不宽贷。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王作新”【《丰碑》第63页】。 海丰当局再次解散农会的理由是:农会“违背章旨” 、“妨害治安” 、“私行集会” ,明显是治安案件。 第二个版本见1926年1月,彭湃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兼国民党广东党部农民部长的身份,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发表《海丰农民运动》一文中,布告的内容变成: “农会提倡公妻共产,造谣惑众,前经本县长解散有案,兹复有不法之徒在外招摇,宣传农会,实属不法已极。顷奉总司令面谕,克日须将农会解散,如敢故违,定以严加究办,仰各乡农民知照……切切此令。县长王作新” 【《丰碑》第184页】。贴出报告时间为:1924年3月17日。 海丰当局解散农会的理由是:“农会提倡公妻共产,造谣惑众” ,显然是政治案件。 从这二个版本中可以看到,王作新再次解散农会的理由,历经二年的沉淀,随着彭湃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到1926年1月,由一般的社会治安案件上升为骇人听闻的政治迫害。由此可以肯定,彭湃提供的二个布告版本,都不是原文、原貌。所谓“顷奉总司令面谕” ,显然是出于政治需要。
四、海丰当局解散海丰总农会原因初探。 笔者认为:政局危迫,陈炯明无法顾及农会。这是海丰当局解散海丰总农会的主要原因。 随着苏俄撑腰,国共合作,孙中山重到广州再造民国,“表示要除去陈炯明,统一中国” 。这是陈炯明2月22日离开海丰急赴河源召开军事会议的原因。“1924年3月20日,孙中山发布东江总攻击令,令前敌各军分三路同时进攻陈炯明军”【《孙文与陈炯明史事编年》第799页,段云章 倪俊明编着广东人民出版2003年版】 。陈炯明此时正在老隆布置迎战孙中山。如此紧迫的局势,陈炯明有可能仍滞留在海丰家中“面谕王作新取缔农会”吗?彭湃不是口口声声称陈炯明支持农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利用农会吗?在局势异常严酷的情势下,陈炯明下令解散农会,公然得罪家乡农民,岂不是自断后路? 这时候的陈炯明,已不是广东省长,无权干预地方行政。对于地方上的民间团体,他有表示态度的权利而没有决定废存的权力。民间行业自治组织的批准权是地方当局。如:陈炯明就海丰减租及释放被捕农民致电王作新,他只能用委婉的措辞表明自已的态度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又如:他支持彭湃在潮汕地区组织惠潮梅农会,但惠潮梅农会的成立,最终必须报潮梅总指挥“备案” ,而不是报陈炯明批准。目前的陈炯明,如彭湃所说,是处于衰落时期,已是一个“毫无能力的,是将近衰败的军阀” ,“绝对不能指挥其部下” ,更何况王作新算不上是陈炯明的部下 。 1922年4月陈炯明隐居惠州后,广东的政局已发生了变化。孙中山主粤,广东的行政事务与陈炯明无关。如海丰,从1923年1月底民选县长翁桂清离任,到1923年5月27日止,4个月内换了4任县长(丘锦芳、丘景云、吕铁槎、王作新)【《海丰县志》下卷第709页】。1923年5月27日王作新接任县长,是来自孙中山专权的广东省府的任命。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孙中山与陈炯明拔刀相向已成定局。陈、孙关系势如水火。孙中山得苏俄支持,国共合作,势头汹涌,仿佛稳操胜券。陈炯明似乎败局已定。在这种情势下,王作新不能不为自己的未来重新考虑。不能排除他想从背后捅陈炯明一刀,讨好孙中山的可能性。 王作新2次解散农会,都是在陈炯明远离海丰之际。1924年2月22日,陈炯明离开海丰之时,已令陈开庭将母亲、妻儿送到香港,将军府人去楼空。3月20日,孙中山驱动3路大军迫向惠州,陈炯明的命运未卜,海陆丰农会没有了靠山。农会又令王作新吃尽苦头。此刻,海丰当局不乘机解散农会,又待何时? 无可否认,陈炯明当时仍是对国家政局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在地方享有崇高的声誉,对于地方,特别对家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正是由于陈炯明凭着自已的影响力,才促使海丰当局转变态度,同意恢复海丰农会。但地方民间组织的存亡,决定权始终掌握在地方当局手里。地方当局作出的决定,陈炯明也奈何不了。影响力与决定权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把农会与地方当局冲突的原因,硬套在陈炯明头上。 无论彭湃如何偏激,陈炯明都给予袒护、支持,以致社会上误解海丰农会是陈炯明势力,连彭湃也认为陈炯明支持他的目的是试图控制农会。由此推测,王作新取消海丰总农会,不能排他不希望海丰农民卷入政治厮杀的可能性。
五、海丰总农会夭折的责任,为何会算在的陈炯明头上? 彭湃所提供的、王作新解散农会布告的二个版本,均没有诸如要追究、逮捕、严惩“匪首”等内容,而是显示既往不咎的宽容态度。此时的海丰当局,也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彭湃也居然没有任何抗争,没有诸如提出要组织农民大杀一场的豪言壮语,而是无条件服从,并且“即时召集各乡农民代表会议” ,议决农会“取消公开的组织而为秘密的,同时彭湃劳工诸同志亦须即时离开此地” ,“即将农会所有重要文件及会员名册等藏诸他处” 。然后,3月26日,从“陆路逃出”海丰(又称秘密离开海丰)。海丰当局用一纸报告解散农会,彭湃可以即时公然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从容布置,当属环境允许。彭湃何至于要离开海丰? 想想看,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苏俄倾力组建黄埔军校,为孙中山精心培育军事人才。在苏俄扶植下,孙中山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举国无人能敌,孙中山的政治势力炙手可热。3月20日,孙中山驱动三路大军向陈炯明发动进攻。正如彭湃所言:“陈炯明最可靠的军队便是其弟陈炯光,炯光既死,陈更陷于未路” 【《丰碑》第179页】 。陈炯明目前面对的,不仅仅是孙中山一脉的政治势力,而是要抗击苏俄源源不绝的卢布和炮火,苏俄、孙中山和中共三方力量的联合围剿,陈炯明还能支持多久?显然,彭湃勿忙离开海丰的原因,是要为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另寻出路。 彭湃于3月26日离开海丰,4月1日“安抵汕头” 。在给刘仁静的信中称:计划到香港后入广州,再赴沪。也就是说,彭湃一开始没有到广州追随孙中山的打算。4月初在广州转为中共党员,即随大势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后,才改变了赴沪找刘仁静的初衷。【《丰碑》第58、785页】。试问此时,加入国民党的中共著名人物,有几个不以孙中山之是为是,之非为非? 政治人物在政治漩涡中,讲究的是政治需要,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不乏实例。彭湃加入了孙中山征伐陈炯明的行列,将地方当局解散海丰总农会的责任算在的陈炯明头上,是否也是一种政治需要?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老古董,整天故弄玄虚,照本宣科的家伙! {:5_142:}{:5_142:}{:5_142:} {:5_142:} gordon8888 发表于 2013-8-23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古董,整天故弄玄虚,照本宣科的家伙!
一上来就骂人,是君子吗? {:5_172:}读历史看历史,就应该看陈老的贴子,省心省事明了。 gordon8888 发表于 2013-8-23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古董,整天故弄玄虚,照本宣科的家伙!
你!只配念教科书!! gordon8888 发表于 2013-8-23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古董,整天故弄玄虚,照本宣科的家伙!
恳请先生也来"照本宣科"! gordon8888 发表于 2013-8-23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古董,整天故弄玄虚,照本宣科的家伙!
文明交流! {:4_120:}{:4_120:}{:4_105:}{:4_120:}{:4_120:}陈老,您辛苦了! 汕尾人马 发表于 2013-8-23 1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上来就骂人,是君子吗?
谢谢支持! 食番薯配菜补 发表于 2013-8-23 2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老,您辛苦了!
谢谢鼓励! 冷月吟风 发表于 2013-8-23 1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历史看历史,就应该看陈老的贴子,省心省事明了。
谢谢鼓励! gordon8888 发表于 2013-8-23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古董,整天故弄玄虚,照本宣科的家伙!
你如果觉得陈老发的这些贴是故弄玄虚的话,我真的对你表示同情!{:6_198:} 缘来缘去 发表于 2013-8-23 2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鼓励!
陈老辛苦了{:4_102:}{:4_102:} 所谓的政治,就像八十年代以前公厕屎窝里的一大堆虫,适者生存!至于政治需要嘛,应该说是在公厕里来来往往的人民群众!所以才形成供求关系!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原名彭漢育,1896年10月22日,出生在中國廣東省海豐縣一個地主家庭,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民國時期中國農民運動的領導人,被毛澤東稱為中國「農民運動大王」。他認為土地和農民問題是1920年代初中國諸多社會問題中最根本的問題
彭湃出身大地主家庭,但頗受母親周鳳的窮苦農家身世背景影響。10歲時父親病逝,1917年彭湃前往日本留學,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留日期間彭湃親歷了日本發生的大米風潮,並深受俄國發生的1917年十月革命、中國發生的五四運動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大事件的影響;曾因參加反對日本瓜分侵略中國的集會遊行被日本警察毆傷、列入黑名單。最終他由一個基督徒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者。
1921年夏,彭湃回國。應海豐當地學聯會學生的請願,主政廣東的陳炯明責成海豐縣長任命彭湃出任海豐縣教育局局長 1922年夏,由於組織學生遊行慶祝「五一勞動節」,彭湃被撤去海豐縣教育局長職務。此後他開始從事農民運動。為發動、組織農民,成立農會,彭湃當眾燒毀自家祖傳田契,將自己的農田分給農民無償耕作,同時自己過著儉樸的農民生活 。農會裡可以得到免費醫療、農業指導;並調解婚姻、債務、土地所有權糾紛,也提供人身保護。農會經常散發簡單的圖表,用以描述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並把農民的貧困和生活中各種遭遇編成標語和口號,廣為散播。經過幾次較為有影響的事件,如有幾位佃農因為欠租成為被告,農會出面幫其免責出獄;1923年元旦,彭湃領導成立海豐縣總農會,併當選為會長,時會員達2萬戶,農會人口有10萬人,約佔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海豐農會發展迅速,並擴大至惠州地區及廣東全省,同年5月廣東省農會成立,彭湃被推選為廣東省農會執行長。1923年夏(7-8月),海丰台風受災,造成農業大損失,農會提出減租70%等意見;時任縣長等拒絕,並與陳炯明部下一起解散農會,抓捕通緝農會骨幹。彭湃等人逃離後與陳炯明周旋,使被捕農會骨幹得以獲釋。 1924年由於農會與國共兩黨愈宜密切的關係及越發明顯的政治傾向,加上地主宗族的龐大壓力,陳炯明最終直接下令解散農會禁止其活動,彭湃將農會骨幹人員轉入地下活動,到廣州投奔已經與陳炯明反目的孫中山,參加第一次國共合作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