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汲取教益
以史为鉴 汲取教益——陈炯明在海丰(六)陈治赠 2013年8月24日
一、探索历史真相是为了尊重历史。
探索历史真相,离不开人物、事件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
长期来,中国是“人治” 社会。历史深陷政治怪圈。特别是将“人” 捧成神,将谎言当作真理之后,某些不当的观念,某些颠倒的历史,甚本凝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禁忌。探索历史真相,特别是近、现代中发生的某些敏感历史的真伪,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就成了雷区,令人望而生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粉身碎骨。加上有些史料真真假假,莫衷一是,探索历史真相,就极其艰难。再加上时代脚步日行千里,现代中国人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现实,看重的是眼前的实际。探索历史真相又不能当饭吃。因而,不少现代中国人,特别是不少年轻人,就懒得探索中国史,探索地方史。甚至不少人能可忘掉自己的国史、地方史。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中国近、现代中敏感历史的真相,有些要由外国人来指指点点,地方的某些敏感历史的真伪,有些要由外地人来说清楚。这种倾向,在海丰乃至汕尾市尤为突出。陈炯明的话题就是典型。
陈炯明在海丰乃至汕尾市,曾经是 “耻辱” 的标记。汕尾、海丰党政信息网的地方简介,至今仍提都不敢提陈炯明的名字。陈炯明在海丰最大的“罪名” ,就是所谓“镇压海丰农民运动” 。探索这一历史真相,离不开谈论彭湃。弄清陈炯明在海丰这一历史真相,成了海丰乃至汕尾市最为敏感的话题。
彭湃自1918年春赴日留学到1929年8月牺牲,前后11年。与陈炯明有关系的时间是6年(1918—1924年)。这6年,恰恰是夯实了彭湃功成名就的坚固基础,也是陈炯明在海丰的是非发生期。而这个是非,又是源于彭湃的指控。探索陈炯明在海丰这一时期的历史真相,不谈论彭湃,就无从说起。
近代海丰出了陈炯明与彭湃两位杰出人物,是家乡人的荣幸。谈论陈炯明与彭湃,不是厚此薄彼。更不是要论证谁是谁非。探索陈炯明在家乡的本来面目,为的是要告诉邑人,对家乡史不能再糊里糊涂。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兴起,两者中离开任何一人,都不可能成功。就如承认陆丰县苏维埃政权成立早于海丰县,不可能有损彭湃的英名,而是彭湃开展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见证一样,大革命时期“奔向海陆丰” 的口号,不是凭空而来。陈炯明回归社会,是对历史的尊重。
二、陈炯明与彭湃的“同与异” ,注定从“合到分” 的结局。
陈炯明与彭湃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依存的时间仅有二年。为何风风火火启步,最终以悲剧收场?笔者认为,这与两者的“同与异” 息息相关。
1、陈炯明与彭湃,同处于中国社会转型,风云激荡的年代。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两者的共识。陈炯明与彭湃,从少年开始,就以锐敏的视野,看到社会的不公来源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因而,立下了改变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宏愿大志。有意思的是,两者都有反贪官污吏的经历。陈炯明领衔纠举惠州知府陈兆棠,彭湃带头反对为海丰统领林干材树石像,都是在学生时代。
陈炯明与彭湃的家庭环境不同。陈炯明是以处于社会底层的亲身经历,来观察这个社会,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终是选择改造(现代话叫做改革)。彭湃是从自己的家庭感触到社会的不公,最终是选择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旦最终确立了自己的远大目标,两者都是死不回头,一路走到底。
2、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调整思路,是两者的共性。任何杰出人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杰出人物自所以杰出,不是出自娘胎。陈炯明在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实践中,经历过从改良到暴力的转变。彭湃在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实践中也是经历了从改良到暴力的转变。不同的是,陈炯明最终又回到原点,继续致力于改造中国,终身无悔。而彭湃的转变则是完全彻底,为奉行暴力革命,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献出了短暂的一生。
3、对工农的关切,解决民生,改变农民生活困苦状况,是两者共同的立足点。海陆丰农民运动,是从1922年4月中旬,陈炯明与彭湃在香港约定开始。到1924年3月下旬,海陆丰农民运动第一阶段终结,整整两年,两者都是在为农民谋利益倾尽了全力。集中体现在为农民减租。但如何减法?稍有不同。陈炯明始终坚持农会是民间自治组织,减粗应由主佃双方协商,最多减租五成。彭湃则将农会异化为权力机构,坚持由农会单方决定,减租七成(或无租免交),甚至使用暴力来实施减租。
两者的共认,是“合” 的前提。两者的理念差异,是“分” 的原因。政治大气候风云突变的客观环境,又为两者的“分” 创造了条件。
思维取向不同,主张也就不同,“分”是迟早的事。这种现象在近代历史人物中极为普通。
三、海陆丰第一阶段农民运动的盛衰,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教益?
1、农会是民间自治组织,不是敌视政府的暴力机构。
可以从彭湃曾分别3次公开宣言,2次制定了农会的纲领,找到根据。
1922年冬第1次制定的纲领有17项内容:1、防止田主升租;2、防止勒索;3、防止内部竞争;4、凶年呈请减租;5、调和争端;6、救济疾病;7、救济死亡;8、救济孤老;9、救济罹灾;10防止盗贼;11、禁止烟赌;12、奖励求学;13、改良农业;14、增进农民智识;15、共同生产;16、便利金融;17、抵抗混战【《不朽的丰碑》第15页,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编,主编刘林松、蔡洛,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下称《丰碑》】。
1923年1月《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称:农会是“人类合群之天性,互助之精神,唤醒农民之自觉,而实行本会所规定之纲领为宗旨” 。纲领有4项内容:“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 【《丰碑》第18页、20页】。
1923年2月第2次宣言:“集合全县农民,组织农会,协力团结,反抗社会一切不合理的制度,争回我们生存的权利” 【《丰碑》第27页】 。
1923年3月第2次宣言:农会“不问甚么党派,不问甚么政府,我们都没有敌对的表示” ,“当以摧残我们者为敌” 【《丰碑》第29页】 。
彭湃制订的纲领、宣言,陈炯明是否出过主意?目前无法考究。陈炯明支持农会,说明他认同农会的纲领、宣言,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彭湃认可陈炯明关于:现阶段中国劳动运动只宜作劳工教育运动,反对拿劳工做政治本钱,“现在中国革命须分为几个时期:第一为武装革命,推倒国内各大军阀,使其大权旁落于小军阀之手,实行联省自治,此为第一期。第二为文装革命,使人民组织团体,然后带领老百来打小军阀……现在尚属武装革命之时期,离第二期之文装革命相远”的主张,就是佐证【《丰碑》第174页】。
2、农会是农民的自治组织,维护的应是全体农民的利益。
中国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既有一姓巨族独居,也有多姓家族聚居。基本上是以单个或多个姓氏家庭为原始单位发展而成。自然村大都拥有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始开垦的土地。中国的山河土地,大概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就奉行谁开发谁拥有、谁使用的主张,世代延习,成为惯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大家庭分解为小家庭,大家族所有的土地也分解成为小家庭所有。有的家庭历经数代努力成为田主,有的家庭则因种种原因沦落为佃户。当时的海丰,死守祖宗遗传的土地、直接向官府纳粮完税的“自耕农民约占全县五万农户的20%、半自耕农,约占全县五万农户25%。向田主承租土地的佃耕农民,约占全县五万农户55%”【《中国共产党海丰地方史》第14页。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也就是说,自耕农民、半自耕农,占海丰农民的45%。所谓自耕农民、半自耕农,实际上就是后来所说的地主、富农或中农(下简称地主戓田主)。
海丰的地主(田主),无非是拥有自耕土地较多的农民,说到底也是归属于面向黄土背朝天的自耕农民阶层。雇请保姆照顾老幼或打理家庭者较为普遍,真正养奴蓄隶者为数不多。这些地主多在农忙时雇请帮工。如富甲一方的梅陇“归丰林” ,属于亦耕亦商的类型。家庭劳动力几乎与雇工、帮工同样下地劳动,甚至伙食比不上雇工、帮工。
海丰农会的成员,一开始并非局限于佃农,地主(田主)也可以参加农会,而且可以在农会担任要职。如马焕新就是一个小地主,极肯努力的青年,身任农会的执行委员兼教育部主任【《丰碑》第152页】。显而易见,这种主佃通融,和谐相处的自治组织,与陈炯明关于中国不分阶级,不用阶级斗争的主张一致。因而深得广泛拥戴,海陆丰第一阶段农民运动掀起3次高潮就是实证。
海陆丰第一阶段农民运动,毁于激进的思想理念。
自古以来,无论谁执政,“皇粮国税”的定量,是由政府规定的,老百姓始终是处于被动地位。那怕是再进步、再先进的政权,“皇粮国税”的定量都是明显的强制性,不是由老百姓说了算数,更不能容忍老百姓自行减缴或抗缴。进步、先进的政府实行税赋减免,是一项新政,古有先例。百姓充满感激。说到底是“固本强基”的民心工程。如果官府不实行减免税赋,老百姓也只能照交不误。那怕再苦再难,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农民按规定交租纳税,政府保境安民,维护稳定与安宁,也必须尽力尽职。这是一种约定。遵守约定,就是诚信。政民双方遵奉诚信。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之一。农会是农民的自治组织,其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调和农民之间或主佃之间时有发生的利益矛盾。圭佃无法调解的矛盾,诉诸法律仲裁。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进步。关键是如何看待法律仲裁。1923年3月中旬,海丰发生了一位朱姓田主与佃户(农会会员)因加租发生矛盾诉诸法律,农会冲击法庭的个案。留下了一个至今仍值得深思的问题:农民自治组织是否可以用暴力对抗法律?
海丰发生“七五农潮” ,海陆丰第一阶段农民运动跌入低谷。缘于海丰的佃农与官地承包商的纠纷。这个纠纷,其实就是守约与毁约的冲突。佃户从承租土地之日起,就必须履行约定承担交租的义务,不能单方毁约,古今往来如是。如遇天灾,田主与佃户双方到田头实地商议,确定是否交租或交租成数,天灾带来的损失由主佃双方共同承担,成为海丰俗例。佃农单方公然毁约,伤害的必然是另一方的经济利益,这在任何社会都是属于有违公理的不道德行为。现代社会尽管依然充塞着各种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相悖的僵化意识,不乏婆理公说的现象,但仍然强调诚信,遵规守约,践行诺言,谴责、甚至立法制裁那些公然违约或毁约的行为。现代社会强调诚信,保护诚信,没有理由美化近代社会容忍践踏公理,破坏诚信的行为。
海丰的农民,分为在自有土地上耕种的自耕农和向田主承租土地耕种的佃耕农。自耕农按自耕面积只向政府纳税不向田主交租。佃耕农在租用的土地上耕种,交租不缴税。也就是说,佃耕农除了按约定向田主交租之外,不负责“皇粮国税” 及官方其它杂捐收费的责任,所承耕的耕地面积应承担的“皇粮国税” 、官方额外增加的杂捐、收费,由田主完成。1922年4月陈炯明辞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隐居惠州,孙中山主粤,被陈炯明废除的各种苛捐杂税以及新增收费名目,愈趋繁多。逐步异化为按人丁摊派。农民苦不堪言。这次受台风影响,地方当局决定自耕农交租减半,佃户该怎祥解决交租成数,照理也应依习例由主佃双方协商。但对于那些业经官府同意,交租五成的自耕农,农会竟组织纠察队将其扭解至农会受纪律之处分。这无异是说,不论是国税还是私租、“官租” ,一律至多交三成,或免交。不论是佃农还是田主,甚至既不是官府也不是田主的承包商(林某不是田主,是“官地”承包商)。都必须无条件执行农会的决定。农会由农民的自治组织,异化成了权力机构。陈炯明袒护彭湃,助长了农会的偏激情绪。海陆丰第一阶段农民运动的终结,陈炯明难辞其咎。
“七五农潮”不是发生在国共两党你死我活的特殊年代,而是发生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农民的自治组织挑战这个时期的地方政府,是否值得推崇、承传?这个时期的海丰当局取消农会是对还是错?也是今天应该思考的问题。 狙击手 发表于 2013-8-25 22:31
来来来,开饭了。
这位网友,你有不同的观点也可反驳楼主,尊重他人,善待自己!
陈老师找这些史记和写这些文章已经不容易了!!! {:5_172:}关于彭湃及陈炯明的讨论非常精辟,非常精采。
汕尾市民网唯一的亮点,唯一值得偶留恋的理由。 在现代中国,事件发生在国内,真相往往在国外。呵呵。 强烈抗议来这严肃帖中无理取闹,支持者帮忙顶一下。 ~坏才@NO遇~ 发表于 2013-8-25 2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位网友,你有不同的观点也可反驳楼主,尊重他人,善待自己!
陈老师找这些史记和写这些文章已经不容易 ...
{:4_120:} 俦佬仇 发表于 2013-8-26 0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现代中国,事件发生在国内,真相往往在国外。呵呵。
{:4_120:} 用鲍鱼翅狗 发表于 2013-8-26 0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强烈抗议来这严肃帖中无理取闹,支持者帮忙顶一下。
{:4_102:} {:5_142:}{:5_142:}{:5_142:}向陈老致敬, 老古董,专写些与社会脱节的东西,好像此人在历史的淤泥中不能自拔,看下心里医生否! gordon8888 发表于 2013-8-26 1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古董,专写些与社会脱节的东西,好像此人在历史的淤泥中不能自拔,看下心里医生否!
{:5_172:}不会是刚刚从优抚逃出来的吧? gordon8888 发表于 2013-8-26 1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古董,专写些与社会脱节的东西,好像此人在历史的淤泥中不能自拔,看下心里医生否!
不能与社会脱节的,一是历史,二是现实。
离开历史,离开现实,如何谈社会? 不与社会脱节的东西是些什么?
先生好象说不出来。 冷月吟风 发表于 2013-8-26 0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于彭湃及陈炯明的讨论非常精辟,非常精采。
汕尾市民网唯一的亮点,唯一值得偶留恋的理由。
谢谢! 汕尾人马 发表于 2013-8-26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向陈老致敬,
塮谢! 狙击手 发表于 2013-8-25 2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来来来,开饭了。
数了一下,画面上是一大十五小,一起"开饭"的肯定是同一窝。 黑格尔说:“我们从历史学到的只是:人类从未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
若是每个皇帝都能真正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还用得着活得这么不人不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