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0 09:31:53

尽管龙津河新桥下的垃圾还没有清除,红城大道还是沥青路面,龙津河水还没有清澈见底,、、、、、、但我相信海陆丰走向生态是必由之路。我愿意为家园生态尽微薄之力。

落叶飘零 发表于 2014-8-10 10:17:32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0 09: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尽管龙津河新桥下的垃圾还没有清除,红城大道还是沥青路面,龙津河水还没有清澈见底,、、、、、、但我相信 ...

{:4_102:}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5 06:17:29

这是我一个半月前刚到论坛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现在每天还去河边锻炼,老是听那些中年人谈起以前的龙津河水多清澈,说明人们越来越觉得环境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地位重要。知道政府很多大事要做,能不能拿出一部分精力解决环保吧,谢谢。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5 18:19:22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8 22:50:52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8-18 23:09 编辑

SUSAM 发表于 2014-7-14 09: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段时间红城中学的学生因为这个臭味所以上课时戴口罩,这事已上了电视,还上了广东的电视,更上了香港的 ...
今天又到那个垃圾中转站附近运动,看到中转站依然没有搬,离9月1日正式开学才有十二天了,但愿红城中学
的师生于新学期能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咱们谁先知道这个好消息告诉对方吧。谢谢。
不过,几位网友昨天提出近日海丰县城环境卫生问题挺多的,会不会是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之前的表现呢。珠三角的农村垃圾都要全面采取无害化处理了,难道海丰县城会这样脏下去吗。。

SUSAM 发表于 2014-8-19 09:17:14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8 22: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今天又到那个垃圾中转站附近运动,看到中转站依然没有搬,离9月1日正式开学才有十二天了,但愿红城中学
...

据我所观察,开学前应该是不可能搬走的了,因为到现在一点动静也没有,建议红城中学的学生入学时记得买口罩。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9 16:05:22

SUSAM 发表于 2014-8-19 0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我所观察,开学前应该是不可能搬走的了,因为到现在一点动静也没有,建议红城中学的学生入学时记得买口 ...

你说的实际,可以那样做,我借此代那个中学的师生谢谢你的关心。但我也相信那个垃圾中转站早晚要搬的。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9 17:40:44

现在的青年水库红花地水库要供应县城用水,人口激增,余水不多。所以冬季龙津河比较难清澈。如果引公平水库水为县城用水。然后用红花地水库青年水库水作为龙津河活水,而且把青年水库的水通过县城几条沟渠排进龙津河并连接南门湖,这样县城为有源头活水来,会更加兴旺发达的。
五十年前,西闸未建,龙津河水位高,水顺地势从东往西流,现在龙津河水浅,顺着沟渠,水可从西往东流入龙津河。反正这样做不是很难。大伙看看行吗。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9 17:49:17

古代龙津河是海丰县城的活水,县城是沟渠纵横的水城,其根本在于龙津河上游山区是茂密苍翠的森林,水源十分充足。经历百年植被破坏,现在li林木少了,遍布草山草坡,流域干旱多了,没有多少来水了。
1629年海丰县知县周一敬想开凿南门湖,引城东龙津河水入南门湖,再流入西溪。此时是明末,兵荒马乱,计划流产了,到康熙年间才开凿成南门湖,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门湖还有许多活水流经,鱼虾不少。
县城里至今一些沟渠依然存在,如二环北路文天祥公园边到彭湃中学前至新园河园交接地带最终流入龙津河的一条沟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19 22:00:45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8-19 22:04 编辑

还有一件事想说明一下,谢道山宝塔,传说不少,实际上当年是为龙津河压住水患而建的,明末海丰知县周一敬议建,等到康熙年间1688年海丰县令姚德基兴建的。如今宝塔年久失修,该整修了,因为海丰和龙津河需要有一座保佑一方平安福祉的完整宝塔了。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20 09:33:32

文明上网 发表于 2014-8-15 18: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andshake一切尽在无言中。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21 12:06:14

要使银瓶山莲花山恢复到五十年前那么高的森林覆盖率,龙津河流域水源富余,没有那么快。而海丰县城人口还会激增,红花地水库青年水的用水日益不能满足县城的需要,更不用说使龙津河水清澈如旧,所以引公平水库的水源势在必然。
南方城市都是遇水而兴的,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规律。振兴海城水源举足轻重。
我看,从公平水库沿磁窑东侧至台东西侧到澳头一带开凿引水渠,在澳头西南建县城新自来水厂,一劳永逸,工期和投资成本应该不是很高吧。无妨考虑一下可行性。

晚安吾爱 发表于 2014-8-21 16:55:12

学习了。

民声 发表于 2014-8-21 23:51:56

海陆丰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每个家乡人不管你身在何处,都要时刻关心家乡的变化!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23 09:44:25

每天看到龙津河里那两条直径不超2米的排污管道,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排污,能坚持多久呢。几年前,深圳光明新区,j建生态居住区,把供电线路、自来水管道,通讯线路、地下排水管道统统集合在一起,工人可以在下面维修工作,宽敞通风,方便多了。国外这种城市地下管道更多。新加坡的一下大雨,地面瞬间没有积水。其实,我国古代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也很科学。江西赣州的整个街面。是龟形的,排水快速。我们汕尾的陆丰大安石寨,1300多年的古寨,排水系统比现在很多城镇先进。关键在于他们做事不是急功近利,有长远考虑。我们海陆丰现在的城镇村庄建设,能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就好了。老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花钱更多还要挨骂。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25 00:03:41

目前龙津河上游还是海丰县城水源的供应地,但严重损坏土壤肥力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桉树还在,听说两年后才杜绝,还须耐心等待哟。今年春政府组织人马制止了污染水源的有力措施。拆除猪场鸭肠。速战速决,不错。但我斗胆说一句。其实,养猪场如果改造得好,离直接水源较远的山区农村还是可以大力发展的。但要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养猪场。养猪场的粪水,流进沼气池,沼气发电,沼液种菜,菜叶喂猪,沼液还可以种植经济作物等,等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肥水不流外人田。没有污染,还有益处。外地搞了很多年了,十几年前,我在福建一个生态农庄就参观过。这技术不难,但要扶植指导哟。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26 10:10:58

本月21日广东省又召开治理水污染的电视电话会议,我们的龙津河上游水源治理成效比较显著。但下游的水还很浑浊。要抓紧治理。
虽然北桥下的垃圾中转站还没有搬,但垃圾清理比以前及时一些,臭气少了些。
可是桥下几只鹭鸟还在休闲地觅食。因为这里的垃圾流出的污水既臭又肥,所以聚集了好多鲫鱼。今天早上,又有人在这里电鱼,收获不赖,几大桶,可能又拿到市场去卖。市民不知来源,那些心血管疾病的就要遭殃呢。这里的鲫鱼身体里有毒,不光是垃圾流出的污水,每逢红花地水库放水到龙津河冲洗河水时,若干间化工厂排出工业污水。一片白色,你说毒不毒。所以,整条龙津河都要治水。

林地理 发表于 2014-8-28 12:46:11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8-28 13:45 编辑

今天早上,经过海城龙津西路卓厝围那棵古榕,仔细端详,觉得古榕应该最少几百年了,在我去过的榕树遍布的广东福建许多城乡,少见,实在难得。那是龙津河的福星高照。她也给母亲河带来数百年的兴旺福气。别的地方,像这种古榕,早就立牌保护,教育后人保护生态。而她现在只是那些诚信的妇女来树下膜拜榕树公,祈求子孙平安,如此而已。太可惜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根治龙津河 还原美丽富饶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