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兵
发表于 2014-8-3 02:11:47
所以,奉劝家乡学者们所出所谓「学术研究」书籍,有的把它烧掉。
很多是在「荼毒子孙,贻害后代」•
你们只有模仿,没有超越,
作者独立性格在那里?见不到。文章东拉西扯,杂乱无章,首尾不顾,词汇重迭。累现斧痕,那一篇不是拾前人牙慧,剩前人之唾沫。
所以,我除上网外喷水外,我的诗作根本不入册,今天的诗,就是明天的历史,好,不见得,不好的作品让子孙看后骂个断子绝孙。
か空ぇ蕩く
发表于 2014-8-3 10:34:02
陈显兵 发表于 2014-8-1 13:57
在高州。有一座亭子,是纪念「高力士」的。
不错,高力士是高州人,是天下第一阉官,内侍,他依附杨贵妃, ...
陈先生此言过于武断主观,不能因为高力士是个宦官,就对他有所偏见。
高力士是少有的贤宦,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是正面的,一生曾多次平息皇室内出现的纠纷,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
后人立亭纪念之,合情合理。
后底巷
发表于 2014-10-12 23:25:04
海丰人姓陈,不过就是因为陈姓比较普遍,而且为了押韵而已,竟然能讲出陈炯明跟原父派来,太牵强了。
嘉华商行
发表于 2014-10-13 01:47:00
商行是粗人,之前也说过,继左掌门银华君的弃雷公说,和东方教主的反彭说,下一步中招的可能是海丰民谣。没想到兵(岳)掌门果真出手了。可喜可贺啊。
以上是开玩笑的,请注意。
我的先辈叫我要分清童谣与革命歌的分别。内容是不同的,革命歌如“滚滚滚打日本”,“田公田仔”等等,对象是鲜明的。童谣民谣则是比较普通的人民生活。
想起海丰人民口中的“陈林李蔡,天下一大半”,这里的天下,与“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一样,泛指海陆丰甚至海丰。所以姓陈居多,民谣自有他的原因。
我建议,
要先分清童谣与革命歌的区别,
再研究其他类似红咪纯叫匀匀之类童谣的异同。
最后再研究陆丰与海丰在这首童谣的区别,甚至陆丰是否流传这些童谣。据了解,陆丰童谣比较少。
民声
发表于 2014-10-13 02:27:37
近段汕尾各路教授级艺术级专家都在研究海陆丰文化,对"民谣,俗传"好象迟来的春天"一样进行考究,探讨这是件好事,但不要象纳粹分子希特勒那样"要消灭一个民族,必须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民俗"。那就不得人心。
嘉华商行
发表于 2014-10-13 03:41:47
民声 发表于 2014-10-13 02:27
近段汕尾各路教授级艺术级专家都在研究海陆丰文化,对"民谣,俗传"好象迟来的春天"一样进行考究,探讨这是件 ...
近期发现一个很不错的你,多点提看法是好事。
文化首先是民系,需要一个团结的集体,书称归属感,俗称那里人。我觉得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能在近百年树立海陆丰民系的品牌,使海陆丰独立于惠州府,又异于潮州府,在新民系摧毁老民系的今天,要留心“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这个民系根基被破坏。基石一旦破坏无法再凝聚。今天的汕尾要收购海陆丰,要循序渐进,以防老者去,新者生,威信全无,堕入潮汕之中。就可惜了。
嘉华商行
发表于 2014-10-13 03:44:00
本帖最后由 嘉华商行 于 2014-10-13 03:54 编辑
所以说,汕尾文化与海陆丰文化相争可以理解,首先必须合手破解潮汕文化的侵略,如果这个问题都无法合作,海汕之间以后不要想兼容,。抵制变成可能。
今天的文化
属汕属海,是兄弟之争。
属潮属海,那是外族之争。
汕尾的网友要注意,只要你存在任何倾向潮汕的想法及言行,第一时间驾空汕尾,文化之争变成潮汕与海陆丰之争,而不是汕尾与海陆丰的代表或名称问题。孰胜孰败与汕尾之名无关。
也就是说你支持潮汕,胜利的是潮汕或是海陆丰,汕尾都是失败者。是海陆丰民系的败类。
另一个方面,要将海陆丰文化汕尾化,要循序渐进,顺应潮流,不可使地方激化。防止引潮汕狼入室伤害同门,最终失去自我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4-10-13 05:54:32
陈宝荣 发表于 2014-8-1 0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是反映南宋时代海丰县令陈原父,重农事,兴水利,骑着马去巡田的情景。他是邬氏妈的丈夫,这一脉在海 ...
有道理。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4-10-13 06:04:38
か空ぇ蕩く 发表于 2014-8-2 19: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先生真是想多了,这首童谣和农民革命木有半点关系,说的是海丰的一些风土人情,海丰人姓陈,说的是海丰陈 ...
对的。田仔骂田公版本应是彭派改的。
海丰公平
发表于 2014-10-13 06:12:32
从多个版本的内容可推断,该歌谣的原作深得民心且历史久远。田仔骂田公版本应是后来彭派改的。
有话就讲
发表于 2014-10-13 12:04:59
学习了,问好楼主。
民声
发表于 2014-10-13 13:42:32
这首民谣主题含义显示了当年海丰农民运动的壮大。
这首民谣从妇女解放到妻妾解体,有些对道德伦理的颠覆。
从这首民谣之中,隐约见到那个时代所论述的「左」倾向。
毕竟,是那个时代必然产物,是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非常手段。
------------------------------------------------------------------------------------------------------------------------
精神可嘉,文不对题,理论荒唐,断章取义。
嘉华商行
发表于 2014-10-13 15:33:53
本帖最后由 嘉华商行 于 2014-10-13 15:36 编辑
岳掌门用心良苦,注意他回陈治赠老师那段,吹胡子瞪小眼,大家都知道香港亚历山大啊。
调侃生活,增加情趣,大家放松点啊!
文化研究么!不偏不颇为好,心胸坦荡为帅,上善若水为高
达仔先生
发表于 2014-10-13 21:59:10
这首民谣应该是反应对旧社会不满,和楼主的想法一样,倒是毕竟是很早很早的,用现在译起来十分困难,楼主翻译的很多说的过去,倒是大房应该是指大儿子,细房是小儿子。
达仔先生
发表于 2014-10-13 22:04:44
民声 发表于 2014-10-13 13:42
这首民谣主题含义显示了当年海丰农民运动的壮大。
这首民谣从妇女解放到妻妾解体,有些对道德伦理的颠 ...
我也是有点觉得,这歌应该不是彭湃所作吧,这么欢庆的歌,不像隐含那么多悲哀,还有彭湃做的歌都是鼓动人心,农民一听就懂,就像“田公”那首,一般人听了都懂,彭湃会作那么有含义的民谣给老百姓吗
民声
发表于 2014-10-13 23:32:44
达仔先生 发表于 2014-10-13 2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是有点觉得,这歌应该不是彭湃所作吧,这么欢庆的歌,不像隐含那么多悲哀,还有彭湃做的歌都是鼓动人 ...
以这首"民谣"为主题就是反映当时对陈姓官员歌颂,反映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就好象现代用语一样,坚持以某某人的思想,,,,,来对个人赞扬,才有"隆隆隆,骑马来海丰,海丰人姓陈,,,,,的这首民谣。
民声
发表于 2014-10-13 23:48:51
嘉华商行 发表于 2014-10-13 0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近期发现一个很不错的你,多点提看法是好事。
文化首先是民系,需要一个团结的集体,书称归属感,俗称 ...
多谢,取长补短,共同学习,维护海陆丰文化,是每个海陆丰人的义务。
美的华
发表于 2014-10-14 00:10:06
民声 发表于 2014-10-13 2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这首"民谣"为主题就是反映当时对陈姓官员歌颂,反映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就好象现代用语一样,坚持以某某 ...
“海丰人姓陈”指的是海丰大街陈。这是一首民谣,在彭湃之前就已经有了,它并不是彭湃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