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巫山 发表于 2015-4-15 16:12:03

稀有剧种出路在何方?

                                                                   稀有剧种出路在何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毫无疑问,它的成立将为传承保护发展汕尾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在广东这样一个戏剧大省,汕尾素有“中国戏曲之乡”的赞誉,坐拥正字戏、西秦戏和白字戏三个全国稀有剧种,并书写了专属汕尾的戏曲辉煌。1956年,周恩来、陈毅和田汉等在广州观看了正字戏《百日缘》,对演员水袖、眼功等啧啧称佳;1991年,西秦剧团晋京参加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演哑剧《重台别》,获特别演出奖;1995年,白字戏《崔君瑞休妻》在广东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中荣获多个奖项……近几年,百余个职业、业余剧团陆续成立,并通过商演自筹资金用来完善剧团条件,老艺人带新徒弟,培养青年后继演员。
  但是,“创业容易守业难”,随着现代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和娱乐形式多样化,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面临着重重困难,难以突围。
  首先是戏曲观众被其他娱乐方式分流、改变。尤其是老一辈戏迷陆续“落幕”,新一代中青年更青睐在KTV、电影院、网络等“消费”自己的休闲时间。一旦稀有剧种丢掉拐杖,舒筋动骨,企图揽住这些人的心,又极有可能因为迎合不了青年观众的口味,反而丢掉了最后一批懂戏爱戏的老戏迷,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是剧团内部发展荆棘满途。因当地财政拨款有限,剧团购买道具、更新服装等支出都只能靠走穴商演来解决,“只能勉强让团员吃饱不饿着”。其次,稀有剧种传统剧目大多是口口相传,单就需抢救的传统剧目而言,三个剧种一度达到4000多个。一旦移植兄弟戏剧的曲目,未必就能形似进而神似。资金是剧团发展的最大掣肘,如果仅仅吃饱的份,没有吃好的条件,谈继承、谈发展,都是一句空话。同样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稀有剧种的待遇不及一头大熊猫的二分之一,当地在投入专业人才扶持抢救剧目方面还需不断给力。
  继承和保护稀有剧种的关键在于人才。杯水车薪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艺人难甘清苦毅然出走,演员青黄不接,商演只能一人分饰多角,总体演出水平急遽下滑。据报道,海丰白字戏剧团在1978年招收了14名学员,1984年又招了6名,但都先后离开。1988年招收16人,到1997年全部离去。因前途莫测,该剧团有些艺人甚至是明星艺人选择转行。
  2006年,三个稀有剧种分别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个“荣誉”的潜台词是,既然“遗产”了,就要动真格抢救保护了。(钟必远)


除却巫山 发表于 2015-4-15 16:12:30

本帖最后由 流山 于 2015-4-16 14:46 编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个“荣誉”的潜台词是,既然“遗产”了,就要动真格抢救保护了。

cltn 发表于 2015-4-15 17:46:11

动真格抢救保护{:5_142:}{:5_142:}{:5_142:}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4-15 18:01:08

我们的戏,就是市场太窄了,走过了鹅埠,就无人听懂福佬话。
我大胆设想,用白字歌唱普通话,有看头了。
:lol

鸿运123 发表于 2015-4-15 19:56:07

关注!

cltn 发表于 2015-4-16 10:43:34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4-15 18:01
我们的戏,就是市场太窄了,走过了鹅埠,就无人听懂福佬话。
我大胆设想,用白字歌唱普通话,有看头了。
...

乱弹琴!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5-4-16 11:26:06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4-15 18:01
我们的戏,就是市场太窄了,走过了鹅埠,就无人听懂福佬话。
我大胆设想,用白字歌唱普通话,有看头了。
...

【走过了鹅埠,就无人听懂福佬话。】不觉得这话说的太武断了?我用陆丰话跟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和惠州人,沟通无问题。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5-4-16 11:41:37

其他地方不清楚,就陆丰来说,目前陆丰成立皮影戏传承保护基地,成立了皮影剧团全资子公司----皮影动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建有建设面积9200平方米,楼高12层的陆丰皮影大厦,陆丰皮影大厦为集文化产业街、皮影动漫公共服务平台、皮影动漫制作中心、皮影艺术展览馆、皮影多功能剧场和商务酒店等多功能陆丰皮影动漫文化产业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揭阳艺术学校等专业艺术院校合作,培养一批正字戏、皮影戏的新学员,同时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招收了学动漫设计的年轻人来设计新戏中的人物形象,在皮影人物形象的设计上注入了年轻与活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陆丰的非物质文化包括正字戏、皮影、英歌舞等多次唯一代表广东省参加国家级的活动。
还有一点,广州的岭南印象园里有一个专门的陆丰皮影展览馆,在那里你可以了解到陆丰皮影的历史和看到陆丰皮影的表演。汕尾仅此一家,除此之外,你找不到其他与汕尾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银玫瑰 发表于 2015-4-16 14:46:26

除却巫山 发表于 2015-4-15 16:1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个“荣誉”的潜台词是,既然“遗产”了,就要动真格抢救保护了。

应该采取措施行动了{:4_102:}

无可取代 发表于 2015-4-16 14:46:54

cltn 发表于 2015-4-15 17:46
动真格抢救保护

同感。支持{:4_102:}

流山 发表于 2015-4-16 14:47:45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4-15 18:01
我们的戏,就是市场太窄了,走过了鹅埠,就无人听懂福佬话。
我大胆设想,用白字歌唱普通话,有看头了。
...

这个应该是一种新的尝试。{:4_102:}

流山 发表于 2015-4-16 14:48:37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5-4-16 11:41
其他地方不清楚,就陆丰来说,目前陆丰成立皮影戏传承保护基地,成立了皮影剧团全资子公司----皮影动漫文化 ...

陆丰的做法值得学习与推广{:4_102:}

无可取代 发表于 2015-4-16 14:49:34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5-4-16 11:26
【走过了鹅埠,就无人听懂福佬话。】不觉得这话说的太武断了?我用陆丰话跟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和惠州人,沟 ...

你比较聪明,但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人,还是无法完全交流

第二排 发表于 2015-4-16 14:50:46

cltn 发表于 2015-4-16 10:43
乱弹琴!

这是一种新思维,如果可以尝试的话,我们汕尾的稀有剧种可以走出海陆丰,甚至走向全国

无可取代 发表于 2015-4-16 14:51:07

鸿运123 发表于 2015-4-15 19:56
关注!

值得关注{:4_102:}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4-16 16:08:50

本帖最后由 陈显兵 于 2015-4-16 16:16 编辑

cltn 发表于 2015-4-16 10:43
乱弹琴!
当年西秦戏(杜鹃山)是用普通话唱的。
那位名旦唱;溯风起,松涛吼、、不知迷倒多少人。

少见多怪了。

林地理 发表于 2015-4-16 16:22:55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5-4-16 11:41
其他地方不清楚,就陆丰来说,目前陆丰成立皮影戏传承保护基地,成立了皮影剧团全资子公司----皮影动漫文化 ...

对,陆丰皮影走得对,传统与现代融合,推陈出新,坚持经典,可能才是出路,

陈显兵 发表于 2015-4-16 16:33:54

白字戏赖姐扮英台,(楼台会)那段唱词,听后让人们热泪盈眶。

现在有些剧团所唱(楼台会),惨不忍听,惨不忍睹。也可以叫折腾。

正是九斤太太说;一代不如一代。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稀有剧种出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