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兵 发表于 2021-2-2 10:38:16

打造汕尾的“善文化”内核和标识


打造汕尾的“善文化”内核和标识作者:陈龙
   张晓强书记在第二次"市委书记倾听政协委员之心声″活动中指出:"要以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大力弘扬为了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大善”,为了社会进步与事业发展的“中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小善”和遍布身边、触手可及的“微善”,打造汕尾的“善文化”内核和标识,不断提升新时代市民文明素养。″
   晓强书记在政协委员会议的一番话,让笔者首先想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需要用党风去带动。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需要用政风去带动。
这二个层面所产生的环境与氛围,才能使公民产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层面。
而正因为有了党风的带动,解放初期,一大批科学家纷纷放弃在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回到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祖国,投身于国家建设。

政风建设中我们出现了焦裕禄、孔繁生、杨善洲等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优秀的好儿女。
而雷锋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了一种精神,不断在推动着人民百姓的精神文明。
中国有句老话: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这个不如,不是不要,而是循序渐进,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这也叫做"物有本未,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把承载道德的文字转化为工作生活的一种道德标准,这才叫文化。只有思想观念统一了,行为习惯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这才能使一个国家人民产生文化自信。

为什么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各自相似?
因为不幸的家庭各有自己做人的标准,而标准多了就没有标准。幸福的家庭同时都在遵循着同一的道德标准。
    老子在《道徳经》中也提出最好的政治环境是"太上,上知有之。″或"太上,不知有之″。用道德去感召、感化出来的人民,才能真正的安己守份,遵法守法。
"随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最高境界。"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随心所欲的基础就是遵循良心道德去发挥自由的空间。你我的良心就是道德!"宇宙就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由儒道释文化组成的,是一不是三。儒家是根,道家是干,佛家是花果。
儒家讲的是人之人之间如何用心灵去沟通,其核心内容就是"三纲五常″。纲并非后秦时代朱熹他们所注解的服从之意,更非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愚味的思想。

"纲″从文字解释是鱼网的总绳,纲举目才能张,纲拉网才能收。纲是表率与榜样的意思。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到,原来孔子提倡的三纲,父母是孩子的表率与榜样,领导是下属的表率与榜样,丈夫是妻子的表率与榜样。当然孟子后来发现人与人的关系应扩大为"五伦″,又补充了"长幼关系,朋友关系″。而五常:"仁义礼智信″,就是用来人之人心灵沟通的五种道德标准。五常就是用于生活的五种常识、常理、常规、常状、常态等。
人之人的心灵和谐了,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才会和谐。
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心灵的沟通。"无为而治″,是不要违背天地的自然规律,讲究的是天地人合一,无违才能无所不为。讲回来还是和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同出一辙。
佛家说的是:人与自己心灵的沟通。人生的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人生在世几十年,每个人都应该对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求功应求百事功,求利应求千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句话现在看来太高大上了,凡人根本做不到?但雷锋叔叔不是从身边举手之劳的微善做起吗?他的生命虽只定格在22岁,但雷锋精神却鼓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他做到了死而不亡者寿。
晓强书记指出的:要用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也让我想起了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的一席话:"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不怨。
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能刮落披在行人的大衣,南风答应了,并让北风先来。北风马上吹起一股凄厉的风吹向行人,可行人一听到北风的声音,马上警惕的抓紧大衣。北风一看一计不成,马上又吹起更加强烈风,把行人吹倒在地,但行人却一边倒地一边把大衣的扣子一颗一颗扣下。
轮到南风了,它只是轻轻的,轻轻的刮起微热的春风,行人马上感觉温暧了,主动就把大衣脱下来了。
在管理上,只有"道之以德,齐之有礼。″就会使百姓有耻且格。
每个社会都在追求真善美。但什么是真善美呢?
当所有的科学都在追求一个"真″字。
所有的教育,包括宗教教育都在追求一个"善″字。
所有的艺术都在追求一个"美″字。社会才能出现真善美。

真善美的由来是产生于心目中的爱。
爱从哪里来?《礼记》有这样一句话:"有孝子必有深爱,有深爱必生和气,有和气必生愉色,有愉色必生婉容。″
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孝道教育就是社会的植根教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之。″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习近平总书记挽着老妈一起散步的图片,被广为流传,引发了人们对总书记的敬仰。
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引用《诗经》甫刑中一句诗:"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孔子在《孝经》中教导了我们:"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移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矣之。″
要让天下百姓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最善的教育方法就是孝道。

要让天下百姓互相帮助,兄友弟恭,最善的教育方法就是悌道。
要移风移俗,破除丑陋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 ,就要用善的音乐去感化人心。
要让领导放心,父母安心,最善的教育方式就是教会礼节。但这种礼不是礼仪老师在课室所教的外表礼节,而是发之内心对国家对祖国对人民对万事万物的恭敬之心。
笔者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也是汕尾市演讲与口才学会的会长,虽然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只是冰山的一角。但笔者愿意带领所有的会员,为把汕尾打造成善美之城,用声音的力量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汕尾真善美,搭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为时代呐与喊;为正义鼓与呼;为英雄传与播;为青春诗与歌,贡献出微簿之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造汕尾的“善文化”内核和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