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小城挺好的
平心而论,县域经济的底色——熟人社会。“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这首邓丽君广为传颂的甜歌,往往是世人对县城的初始印象。在叙事逻辑上,中国县城是割裂和二元的,对于农民来说,相较于更加遥不可及的省城和北京,县城是城,也是天;而对城市里的原住民来说,县城和乡下往往属于同一个概念。
大城有大城的灯红酒绿,小城有小城的喜怒哀乐。县城少了些许城市的冰冷,多了熟人间的世故。这是一个陌生环境下的熟人社会。孩子学校的老师是你的高中同学,单位楼下卖水果的老板论辈分你得叫声三叔。两个陌生人东拉西扯最后总能找到沾亲带故的交集,而从城东走到城西,时刻面带微笑应付各种熟悉亦或不熟悉的招呼,也是每日必不可少的日常。
县城是一个典型的由本地精英掌控着的小世界。在县城讨生活,有着完全独立于北上广的潜规则。一个人是否有能量,看他认识的人有多少,加入的圈子有多高级。县城的话语体系里,资产多少不重要,“社交圈”更重要。
小城虽小,大多行政组织架构完备,党委人大政协公检法各司其责,配套的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习惯生活在县城中的人大多不愿意出去闯荡,有套小房,买辆小车,往往就能在这个方圆百里小城里活得很舒服。
这个围城里,真正有权有势的往往只有几百人,几百个行业的翘楚,几十个有钱的商人老板,再加上游走其中的江湖人士。这些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熟人网络,身处网络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碰到什么事,想点办法都能搭把手。
一层层的关系网,让县城里的人们关系既远且近,凡事有“讲究”,处处要“到位”。这使得一些人混得风生水起,也让很多从一线城市返乡的倦鸟无所适从,处处碰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