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惟危: 教师节教师连一束鲜花也不能收
连一束鲜花也不能收”,强调教师节“绝不收礼”所为何来?教师面对学生、家长送来的鲜花,是收还是不收?最近的一则新闻给出答案:教师节,教师连学生送的鲜花也不能收!一名教师在教师节收到学生或学生家长送的鲜花,本来是一件很开心、值得骄傲的事,这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可随之却被批评教育,责令不能收鲜花,这会对教师的情感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名教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礼物,从礼物的价值看,她在意的是被尊重,而不是多贵重的礼物。有人说她“太傻”,给自己“挖坑”、举报自己收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反映出教师节的价值,让教师感到被尊重。
也有人说,教师在教师节也可以收鲜花,但只能收学校颁奖时发的或者其他单位慰问教师时送的,而不能收学生和家长送的。因为这会刺激学生和家长攀比送礼,教师也可能根据是否送礼区别对待学生,为避免出现这些因“收礼”而出现的纷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刀切禁止收任何礼品,鲜花、贺卡都应该在被禁之列。今后教师节对教师的祝福,就只能是一句问候。
这可能会使教师节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教师“小心翼翼地”过节,避免自己一不小心“踩雷”。对于学生在教师节送来的鲜花,学校也会认为是“烫手山芋”。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会感受到被尊重、被热爱。
禁止教师以职务之便牟取利益,是规范师德之举,但教师在教师节收一束鲜花,该不该纳入禁止收礼范畴值得商榷。如果担心送鲜花刺激家长的攀比、焦虑,可以要求教师把收到的鲜花统一交给校方,用来美化妆点教师节期间的校园,而不是把其作为师德问题处理,批评教育教师。
强调“绝对不收礼”,背后折射的是当前家校不平等地位所带来的家长焦虑。这也是一直以来送礼的“囚徒困境”,家长不愿意给教师送礼,但担心其他家长送、自己不送,会影响到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因此就不得不送。禁止一切形式的送礼,大家都不送了,也就消除这一“囚徒困境”,但并没有解决根源性问题。
根源性问题是,如何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约束教师不能利用职权对学生进行差别化、歧视对待。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关键在于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能真正代表家长维护学生权利的家长委员会。
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歧视性对待,家长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督促教师委员会启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对歧视学生教师的处理,当前的问题是,很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而变为了摆设或工具。
在平等的家校关系下,教师对待学生不再受任何利益因素影响。当学生(家长)送一束鲜花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其他学生(家长)并不认为这会让自己被老师另眼对待,这不就让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不再有任何利益纠缠,而回归到正常吗?这是尊师重教亟需构建的家校关系与师生关系。
现在不会有老师敢收礼物敢收花的!而且也不会有老师敢答应参加家长的聚餐。
都是非常谨慎的!
页:
[1]